2008年12月24日 星期三

寫在平安夜:何以天天喊「海嘯」?

唸中學的時候,國文老師說,報紙不用天天看,即使天天看,也不用細看。所以說,某某每天看四五份報紙,一點也不誇張,講究的只消是閱報的角度,閱報的方法。搶劫、罪案、自殺、政商界議論、股票價格升跌,每天都發生,將時間、地點、人物抽起不管,內容都幾乎一式一樣。加上電腦、電話、電視機、車裡的螢光幕,無論足不出戶,或者是上班下班的途中,稍稍省察一些,許多時事和資訊馬上可以隨手拈來。

既然如此,報章在今天的價值和角色,需要仔細加以審度。愚以為報章的作用,與其是提供訊息,不如說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手段。一九九七年以前,我們叫美國的University of Michigan 做「密芝根大學」,最近幾年報道大都改了口,變成「密歇根」。「歇」在粵語唸作「kit」,與英文的發音相去甚遠。分明「芝」這種譯法較符合粵音,偏要依附大陸傳媒唸法。耳濡目染,看多了,聽多了,自己也以為大陸的「信息」、「電信」是正寫,「訊息」、「電訊」還以為是搞錯了。潛移默化的力量真是偉大了,香港人愈來愈多在口語裡提及「中央」、「班子」、「尖子」這些來自北方的詞彙,就是今天愚以為報章的作用了。

近兩個月看報又有另一個奇景,每天必定在本地新聞版看到的字眼就是「海嘯」。根據維基百科,「海嘯」是這樣的:

海嘯在許多西方語言中稱為「tsunami」,詞源自日語「津波」,即「港邊的波浪」(「津」即「港」)。這也顯示出了日本是一個經常遭受海嘯襲擊的國家。目前,人類對地震、火山、海嘯等突如其來的災變,只能通過觀察、預測來預防或減少它們所造成的損失,但還不能阻止它們的發生。漢字又稱海溢,韓語來源。

海嘯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芮氏地震規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在海底附近傳播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海嘯在海洋的傳播速度大約每小時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鄰兩個浪頭的距離也可能遠達500到650公里,當海嘯波進入陸棚後,由於深度變淺,波高突然增大,它的這種波浪運動所捲起的海濤,波高可達數十米,並形成「水牆」。由地震引起的波動與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層波動,而地震所引起的水體波動是從海面到海底整個水層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發,土崩及人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嘯。此外,隕石撞擊也會造成海嘯,「水牆」可達百尺。而且隕石造成的海嘯在任何水域也有機會發生,不一定在地震帶。不過隕石造成的海嘯可能千年才會發生一次。海嘯等自然災害都會產生次聲波,大象可以聽到次聲波,像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產生的海嘯,由於大象聽到海嘯產生的次聲波,不聽主人指揮,快速離開現場,乘坐大象的遊客才得以生還。


到底香港做新聞的人腦子裡是怎樣想的?「海嘯」既然是從大地震而來,而大地震又不可能每天在同一處發生,何以天天喊「海嘯」?打開報紙,公司裁員、盈利減少這些本來每天都發生的事,例必在前頭加上一句:「金融海嘯下...」。街市裡少了人買魚,上酒樓的人吃少了鮑魚,展覽會少了捧場客,又是因為「金融海嘯」。香港大小機構每天都要聘用新人手,但今天鐵路公司要請人,航空公司加人工,報章便說「逆市增聘人手」、「逆市加人工」。真的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同一件事,例如都是物價飛漲,才不過幾個月前被理解為「經濟暢旺」,今天忽然叫做「逆市加價」。閱報的人太認真,肯定會給報章的思想牽著鼻子走。

「海嘯」、「平安夜」等感性用語,是大眾一廂情願接受的字眼,像「平安夜」,大家都知道香港從來沒有這回事,於是報章便說:「平安夜,失身夜」,這又是太天真了,根本哪有這樣的定理?要狂歡,要偷吻,要激情,要破「處子之身」(這也是感性用語),不用等「平安夜」。昨天報章終於覺悟了,好一句「天天都是失身天」(蘋果日報,2008年12月23日,港聞A06)!似乎又是感性的字眼,跟天天「海嘯」不遑多讓。

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香港孩子的無奈: 參觀日本的校園

要了解日本和香港兩地教育情況的差別, 前往日本的小學和中學參觀是最好的辦法。談教育制度, 進而討論教學問題, 是一個大題目, 現在只點出三個細小地方, 望能以小見大:

(一)鞋子
(二)洗手盤
(三)球場

細微的地方是日本做得特別出色的地方。日文有兩句說話, 一句是「気配り」, 另一句是「細かい」,都是讚揚體察細微的說話。回到香港的機場, 所謂世界知名的國際機場, 雖然已經夜深了, 抵港航班較少, 但既然如此, 降落的地點為何安排在老遠的地方? 從下機至過關的一段路程, 像走完尖沙咀海濱長廊一樣。及後取回行李時, 由於需要等候較長時間, 許多人都想到一趟洗手間。奈何接近行李輸送帶的洗手間, 剛好遇上清潔時間, 乘客要走往大堂兩邊的洗手間, 來回的路程少說也要十分鐘。分明只有兩班機降落, 為何偏偏在屬於這兩班航機的行李輸送帶旁的洗手間進行清潔?

這兩件小事,當然各人有各自的難處, 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正好說明香港當局就是不能做到「気配り」, 處事態度一點也不「細かい」。香港服務行業要成為國際學習的模範, 看來路途遙遠了。



關於日本教育的一些特色, 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略窺一二:
(一)鞋子: 學生一抵校門, 便要按班級更換鞋子, 我們身為訪客, 要自備拖鞋進校, 否則要赤腳步行。到運動場要穿另一雙鞋子, 難怪學校所有室內地方都很清潔。日本的建築都有地台,較地面高一個台階, 地台可以隔開許多街外的塵埃; 下雨天一定不會弄至室內四處污漬纍纍, 衛生環境好, 是讓人感到日本是文明社會的標誌;

(二)洗手盤 : 每個課室外都有一個洗手盤, 每個學生要輪流清潔課室和洗手間。在香港, 家裡有工人, 學校有工友, 怎會想到, 所有偉大的事情都由細小的工夫做起? 自律不是從日常習慣培養起來的嗎?

(三)球場: 普通不知名的中學, 竟有如此偌大的運動場, 在香港真的不多見, 只有數間名校可以媲美。再加上每級只有兩班, 學生的活動空間大得很令人稱羨。香港爭取小班教學, 爭取了十年, 只聞樓梯響。但在日本, 偌大的運動場不過是普通學校的最起碼設施。

日本明顯較香港遜色的, 就是正規的英語課要到中學才開始, 但許多孩子事實上從小學已開始到補習學校接觸英語。所以近年日本社會的英語水平確實提高了, 日本新一代的英語水平其實不低。相比之下, 香港人雖然自誇身處國際城市, 英語能力也不見得好, 看看新加坡人說英文說得那麼厲害便知道香港真的不行了。

站在教育界前線的人都很自然感到, 搞教育政策的人都是虛偽的, 無論政府官員, 立法會議員, 大學校長和大學教授, 他們的子女都不在香港就讀。連搞教育政策的人都對香港教育投反對票, 大家會想到甚麼? 他們對我們下一代有承擔嗎?

這是一些個人對香港教育的看法, 希望這些看法都是錯誤的。但到目前為止, 若然成為了人家的父母, 而且只有兩個選擇, 一是讓孩子留在香港, 一是讓孩子前往日本, 則無疑在日本長大求學較留在香港好。做中國人的包袱太大了, 常常在嘴邊掛著「釣魚島是中國的」、「中國人要站起來」、「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 實在太沉重了。多數中國人, 不過追求吃喝拉睡, 住大屋養番狗開歐洲車, 有錢男人包養女人, 有錢女人掃名牌貨, 這叫做博大精深麼? 許多人都這樣想, 只是不敢說罷了。中國人需要的, 不是愛國教育; 中國人需要的, 是公民教育, 例如不要隨地吐痰, 不要站在廁板上撤尿, 上完洗手間要沖水, 不要在公眾地方高聲談手機等。看見幾個太空人一到香港, 數百個小孩子(看起來不太像)便不住的搖旗吶喊, 覺得很嘔心; 看見日本大城市郊外的大型商場, 洗手間裡最近多了一些中文指示, 教導用者坐廁的使用方法,包括坐立的位置和距離, 不禁覺得中國人在外面真丟臉。

不想連累下一代的人, 應該要想點法子讓下一代活得更像孩子, 少一點包袱, 當然, 更希望以上的想法只是偏見。

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不應該緬懷的過去

想起一首十九年前的舊歌《沒有忘掉的面容》,出自一位曾經曇花一現的香港女歌手。香港八十年代的旋律,對剛踏進中學階段的路上人來說,是一場快要謝幕的戲曲。與同期關淑怡《難得有情人》相提並論,關淑怡的風格無疑是較成熟的,與中學生的心境有些隔,周美茵卻將林振強抒發的捨不得過去,對未來有一絲模糊的冀盼表現得恰到好處,正合十二三歲躍躍欲試的意趣。

八十年代,夏天看見穿起長褲的中學生,個子長高了,感到很帥氣,感到一份長成了的自信。六月晚上的軒尼詩道,遊行隊伍的中堅,是穿起整齊校服的高中生;校園裏,最受器重的是領袖生,悠悠歲月,對看坐在最高樓層的預科學兄,寄以許多羨慕。他們代表青春活力,代表朝氣和正義。正義,是路見不平,是從兄長照顧幼弟的長幼有序而來。後浪推前浪,到自己升上高年級後,自然也有一份責任心去關顧低年級的學弟。人唸到中學了,穿起長褲,結起領帶,不再是一個小孩子,要承擔愈來愈多的義務,要學會接受更多更大的挫折。

今天看見小學高年級學生甚至初中學生,每天仍要母親出門迎送,在升降機裡啃麵包;中學會考放榜,仍要父母代為排隊,通宵達旦輪候學位。一時瘋癲,一時哭哭啼啼,不知所為何事。這一代和那一代,就是有這樣的分別。不要比較還好,一比較,就少不免緬懷過去。過去了的,留在記憶裡較好,有一天,假如真的像余光中先生,「記憶像路軌一樣長」,那究竟是滿足,還是煩惱和無奈的開端?或許倒過來責怪我,不希望煩惱和無奈,就不應該緬懷罷!此刻站在這裡,向後方一指:指向昔日中環交易廣場一期外的海濱公園,海濱公園前面的卜公碼頭。八十年代的卜公碼頭,柔柔夜光,寂靜平和的海浪翻起一陣涼風,吹遍整條長廊,中環多麼的美!指向那片霧影,說一聲:「我是從那兒來的!」

這一叫,是為了下一步著想,好讓自己安心轉身,向前面繼續走下去。日本有一個保險廣告說得妙,大意是:誰說人生苦短?前面有不知路長的遠方。此刻,始終要好好為將來做足準備。

不應該緬懷過去,但心裡仍記得那沒有忘掉的面容......


沒有忘掉的面容  周美茵

Deborah Gibson曲 林振強詞

在六七歲   婆婆來港探望
在那行李邊   跟她初見面
婆婆望真我   慈祥呵一呵
那面容至今未忘掉

在十二三歲   微涼的晚上
有巡迴戲班   把天空擦亮
紅藍綠丑角   齊前來給我望
那面容至今未忘掉

歲月縱如環飛過的箭
卻總遺留一些紀念
朋友你心底可會有
記低誰人的親切面
縱不可再   見多一面

在十七歲   難明瞭的晚上
父母同意分手   天不再亮
而媽媽於街裡   仍回頭把我望
那面容至今未忘掉

人浮過秋冬與春夏
歷經許多轉變
怎麼心裡仍是會掛念一些碎片

朋友你心底可會有
記低誰人的親切面
如祈求重逢前心窩可以暖點

某面容至今未忘掉

2008年9月21日 星期日

What Japan had paid to China: A worthless deal?

One of the top discussions among international forums recently is about the safety of food manufactured by Mainland China. China is under seriously criticized by its dangerous milk stuffs as there is a growing number of innocent victims, both in Mainland China, Taiwan, Japan and Hong Kong respectively. Remember last year in March, the United States had found that Chinese made animal food was poisonous, which killed various number of cats and dogs. The disaster of food safety in China finally becomes a world focus.

China is sill recovering hardly from Sichuan earthquakes. Most people in the Mainland are struggling from surging food prices, bad air environment and overcoming worsening social conditions (crimes, pollution, bomb attacks, etc.). Howev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s still investing millions of US dollars on launching rockets to uncertain far-away Moon. Even rich countries such as Swiss, Finland, and Sweden seldom waste any money on this large-scale project especially when local citizens are still bearing heavy burden on their lives. A protective clothes used in space costs more than rebuilding ten secondary schools in devastated Sichuan. Space projects are seem to be more important than saving people's lives.

Japan, one of her closest neighbours, gives a large amount of subsidies and loans each year to China. But in return Japanese are the victims of dangerous Chinese food. Japan is often criticized by China for not apologising for her past invading history despite the fact that Japanese officials have deeply apologized for many many times in the past thirty years.

Remember one interesting source from the Internet:

Total amount of aid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will give to Burma for it’s recent cyclone disaster:
28 million yen

Total amount Japan pays to China for renting two pandas each year:
100 million yen

(source: http://learnjapanesepod.com/newblog/)

If there were no obvious argument to justify Japanese government to pay for such a large sum of money to China every year, why should Japanese need to keep those pandas in Japan and why shouldn't they simply return those pandas to China as soon as possible?

Further reading:
http://news.bbc.co.uk/2/hi/asia-pacific/4835752.stm

2008年9月18日 星期四

孔捷生雜文:不要做中國人的孩子

本文標題不是我的原創,它是大陸盲人歌手、行吟詩人周雲蓬寫的歌謠:「不要做克拉瑪依的孩子,火燒痛皮膚讓親娘心焦;不要做沙蘭鎮的孩子,水底下漆黑他睡不著;不 要做成都人的孩子,吸毒的媽媽七天七夜不回家;不要做河南人的孩子,愛滋病在血液 哈哈地笑;不要做山西人的孩子,爸爸變成了一筐煤,你別再想見到他;不要做中國人的孩子,餓極了他們會把你吃掉,還不如曠野中的老山羊,為保護小羊而目露凶光;不要做中國人的孩子…」

這首沉痛的歌謠流傳開來後,中國的孩子又噩運連連,山西黑窯童奴;東莞童工;四川 豆腐渣工程活埋了七千多孩子;而今毒奶粉又坑害了成千上萬個「結石娃娃」,而且毒奶粉廠家不止三鹿集團,竟遍佈幾乎所有的乳製品企業!

去年美國四千多隻貓狗被中國出口的寵物食品毒死,美國儘管一片譁然,卻做夢也想不到,中國人會給自己的孩子吃同樣的毒藥!美國人想像力很貧乏,還以為是化學污染所 致。豈知在中國,這是行內皆知的「食品添加劑」─它就是「三聚氰胺」。

凡用國貨的港人都有必要接受科普,「三聚氰胺」是一種化工黏合劑,主要用於建築裝 飾。但它在大陸有另一俗稱,叫做「蛋白精」,它可以使蛋白質含量低的食品,能在質檢時達標;同時可以增加一切顆粒狀食品(奶粉或飼料)的黏合度,此種產品在大陸食品加工業使用量極大。換言之,國人吃的各類禽畜,都可能是「蛋白精」飼料餵養出來的。

先不說大陸乳製品企業有無主動「投毒」,單牛奶本身已含毒質,這還不是最可怕的。牛奶摻水是農戶的慣常做法,起初摻牛尿人尿,因為尿素氮含量高,可騙過質檢儀器。後來嫌麻煩,就直接加尿素化肥,但收奶站開始使用檢測尿素的儀器,此路不通了,於是「三聚氰胺」便取而代之。此物很難檢測出來嗎?也未必,只不過需要更精密的儀器和更高的成本。總之社會道德越低迷,社會成本就越高,此乃惡性循環,其間沒有收益者,大家都是受害者。是次大陸乳製品行業陷於滅頂就是一例。而這歸根到底都是社會制度的原罪。

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康莊大道上的大陸企業集團,不如新西蘭恆天然乳品集團有良心。「三個代表」的黨國官員,不如新西蘭總理克拉克。她譴責中國地方政府「試圖掩飾,不予召回產品。那絕不是我們新西蘭的做法。」當然不是!她若在那幾個星期繞室彷徨的焦慮等待之時,給精通中文的澳洲總理陸克文打個電話,對方或會點撥她甚麼是「中國特色」。

可憐那些愛國成狂的「金牌亢奮症」患者,怎也想不明白,以「國家造假」去讓假齡孩子拿金牌,和毒奶粉實屬同源,都是同一癌細胞結出來的腫瘤。如斯國邦,這般制度,不惜給我們的青少年灌餵狼奶,給我們的嬰孩灌餵毒奶。此乃不折不扣的「殺子文化」。
不要做中國人的孩子!

轉載《蘋果日報》,2008年9月18日

後記:
香港尚慶幸還有相對的新聞自由,不然的話資訊封鎖,真相蒙在鼓裡,中國社會裡又會再添一群受害者了。所謂「大國崛起」不過是紙醉金迷,到頭來人人自危。明代劉伯溫《鬱離子》講得好:「人自侮而後人侮之」,中國食品安全問題遭國際詬病,本來不存在所謂「外國抹黑」的猜忌;麻煩的源頭,在於國人不懂自愛。

2008年8月13日 星期三

明報﹕反思北京奧運

北京奧運,全世界的焦點都集中在中國首都北京。一直以來,北京為圓奧運之夢,作了各種安排和承諾。2001 年申辦奧運時,為了能成功申辦,北京市負責申辦奧運的副市長劉敬民當時表示:「申辦奧運是實現和發展人權的過程,由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有助於改善中國的人權;任何人都有權參與自己關注的事,中國人渴望舉辦奧運,這就是人權。」其他中國官員包括當時北京申奧代表團成員之一的副總理李嵐清及北京奧運申辦委員會秘書長王偉當時亦作了類似的承諾。

我們作為中國人當然也為北京能夠舉辦奧運而感到鼓舞,然而,7年過去了,除了興建所費不菲的運動場館以及一片唱好的政府宣傳片之外,顯示中國即將成為世界大國的氣焰之外,我們一點也看不見人權如何得到改善。相反,近幾個月來,卻有愈來愈多的中國公民被公安無理帶走和拘禁,被帶走的理由多是被指「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或類似的控罪。被捕的大多是異見作家和住屋被強行拆遷的訪民,更有些維權律師及民間法律工作者及其家人 仍然受到無理軟禁,他們的孩子甚至因父親或母親參與維權工作而被剝奪上學的權利;此外,一些為維權人士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師亦多次受到政府的壓力,被威脅他們和他們所屬的律師事務所不要接辦一些維權案件,否則不讓他們通過本年度律師執業證的註冊審查。

其中最禍不單行的是北京維權人士葉國柱。幾年前,他的房屋因北京以奧運改造城市為名被強制拆遷,但沒有得到應得的賠償,導致生活無依,孩子失學,最後被迫上訪。在經過多次上訪無效之後,於2004年8月,他與天津訪民鄭明芳聯同其他訪民申請萬人大遊行,但最後卻被捕,同年12月18日被冠以「尋釁滋事罪」判處有期徒刑4年,在天津潮白監獄服刑。今年7月26日原本是葉國柱刑滿出獄的日子,但刑期屆滿前幾天7月22日卻突然被北京公安國保人員從監獄帶走,7月26日那天下午葉國柱的弟弟葉國強更被宣武公安分局預審科的警員叫去,給了他一份刑事拘留葉國柱的決定書。正如他弟弟葉國強一樣,我們都非常困惑葉國柱還沒有出獄,怎麼會涉嫌「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公安何以可以如此無法無天。

其他維權人士如北京維權人士胡佳只因撰寫文章批評政府便被以言入罪,於今年4月被判刑3年半;黑龍江富錦失地農民代表楊春林因去年7月組織一項「不要奧運要人權」的簽名運動而被捕,今年3月24日被判刑5年;廣東法律維權人士郭飛雄因數年前參與校對出版一本關於瀋陽政治腐敗的書而被誣陷「非法經營」,於去年11月被重判5年,他被拘留期間曾向律師投訴在看守所遭酷刑逼供,他的太太張青表示他們的女兒至今仍被拒升讀中學;山東失明「赤腳律師」陳光誠因揭露山東臨沂政府計劃生育強迫墮胎而被誣陷「聚眾擾亂交通」和「故意破壞財物」,最後於2006年8月被判刑4年3個月,其妻袁偉靜去年8月準備出發到菲律賓代陳光誠領取「麥格賽賽獎」的「新興領袖獎」,但於北京國際機場被邊防管理官員扣押護照,其後更被暴力強行帶回山東,至今一直被嚴密監視。

這些人受到無理和違法的對待,但主流媒體一面倒為北京奧運唱好,彷彿歌舞昇平能蓋過一切,好像為了北京奧運彰顯中國的大能,只得無奈地犧牲這些人,報道這些人的狀況被視為沒有新聞價值,不值一提,甚至有人認為既然北京舉辦奧運已成事實,我們還提這些幹什麼。

北京申辦奧運以改善人權的承諾是中國官員自己許下的,北京官員絕不能每次被外國政要、外國媒體和關注中國人權的組織與人士問及中國人權問題時,便橫蠻無理的指他人把奧運政治化。自己許下的承諾沒有兌現卻含血噴人指控他人藉人權問題把奧運政治化,這是我們的國家領導人應有的態度嗎?這是依法治國應有的做法嗎?

以上列出幾名維權人士的近況,希望讓公眾理性判斷他們的情況是否值得我們關注,同時亦希望公眾明白為何我們到最後一刻還積極爭取北京真正落實申辦奧運時改善人權的承諾。北京奧運的宣傳口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作為一直關注中國人權、法治與民主發展的中國人,我們亦有同一個夢想,希望中國不要只顧顯示國力,各級官員應該緊守法律,實行以民為本的制度。

轉載自《明報》2008.8.13 潘嘉偉
(作者是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執行秘書)

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網址:
www.chrlcg-hk.org

後記:
「依法治國」這個概念有歧義的成分。其一是「法治的社會」(rule of law),其二是「以法來統治」(rule by law)。中國傳統政治中一再強調聖君賢相的重要性,這是由於傳統的中國政治是一種以命令統治的政治(government by decree),而不是一種法治的政治,因此法治的政府與以法來統治並不是一回事。法家的政治哲學提出以法來統治的理論,但卻與現代法治思想完全是兩回事。中共站在哪一個角度去看「依法治國」,是值得深思探討的課題。

延伸閱讀:石元康,《洛爾斯》,第二章「契約、政治權威以及道德原則」,台北:東大出版,1989年。

2008年8月6日 星期三

中國毒餃事件 真相大白!

日本產經新聞八月六日有以下報道:

ニュース: 事件
天洋製回収ギョーザ、中国で中毒 メタミドホス現地混入強まる
2008.8.6 10:00

中国製ギョーザ中毒事件で、製造元の天洋食品(中国河北省)が事件後に回収した冷凍ギョーザが中国国内で流通し、ギョーザを食べた中国人が有機リン系殺虫剤「メタミドホス」による中毒症状を起こしていたことが分かった。

複数の関係筋が6日、明らかにした。中国公安当局は2月末、「原材料、生産、輸送過程で異常はなく中国国内でメタミドホスが混入された可能性は極めて小さい」との見解を表明したが、日本に輸出されていないギョーザからメタミドホスが検出されたことにより、中国での混入の可能性が強まった。日本政府は外交ルートを通じ、中国側に事実関係を確認するとともに、より一層の捜査協力を求めていく方針。

福田康夫首相は6日午前、広島市内のホテルで記者会見し、「捜査上の問題もあるので説明するわけにはいかないが、(日中での協議が)進行中であると理解してほしい」と述べ、事実関係を暗に認めた。

複数の関係筋によると、天洋食品は事件発覚後に流通していた冷凍ギョーザを回収したが、その後市場に再び流通したという。今年6月、このギョーザを食べた中国人が有機リン系殺虫剤によるとみられる中毒症状を訴え、その後の調査でメタミドホスが原因だと判明したという。被害者の人数や詳しい症状などは一切明らかにされていない。

中国側は7月初めに外交ルートを通じ、この事実を日本政府に伝えていた。

天洋食品製の冷凍ギョーザ中毒事件は昨年末から今年1月にかけ発生。千葉、兵庫両県で3家族計10人が同社のギョーザを食べた後に中毒症状になった。その後の警察当局の捜査で未開封のギョーザからもメタミドホスが検出されたため、日本政府は、中国で混入した可能性が高いとみて中国側と協議を続けていた。



後記:
事件發生了七個月,中國現在才站出來承認是中國國內廠房的事故。當初中國公安局尚未徹底調查,便二話不說矢口否認是大陸自己的管理問題,還表明餃子的毒害物質是在中國混入的可能性極低。這種推卸責任的態度,令人髮指。慶幸日本有新聞自由,揭露了當時中國公司天洋食品將國內回收的問題餃子轉售給消費者的真相。可憐中國民眾懵然不知,以為事情已告一段落,結果許多無辜民眾吃過那些回收餃子後先後出現中毒癥狀。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擾攘至國際層面依然可以這樣放肆,受害者無疑就是缺乏新聞自由、對中國食品安全透明度認知不足的廣大中國老百姓了。無怪乎半年前中國當局早就痛心疾首,說自己是「最大的受害者」了!果然公說公有理!

泱泱大國,在處理家醜竟然畏首畏尾,本來乘著主辦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契機,應該大方承擔責任,向外國人展示自身的氣度,這次事件中卻左閃右避,為了所謂「面子」,反而盡失國際間對中國食品安全的信心,代價如何?

難怪乎香港的消費者說:「日本的雞蛋6個賣17元,中國賣6個12元也便宜不了多少,但日本的雞蛋勝在來自沒有吃過基因改造飼料的雞隻,所以較放心。」(譯文,見Kanan Monthly 2008 July no. 63, p.23)這不是鬧哄哄整天呼叫「民族自豪感」的人可以理解的現象。消費者出於經濟、貨物品質和衛生等因素的考慮才決定買些甚麼,「民族自豪感」還是少說一點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