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2012年麗水博覽會

華文傳媒一面倒稱「World's Fair」為「世界博覽會」, 甚或濫用殘缺字詞, 把好端端的名稱濃縮成為「世博」。簡單雖然有簡單的好, 但略嫌單薄, 還是「萬國博覽會」夠傳神。 傳統文字運用「十」、「百」、「千」、「萬」這些數字言簡意賅,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十全十美」、「百年好合」、「百子千孫」、「千里馬」、「養兵千日」、「在家千日好」、「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萬里長城」、「萬千寵愛在一身」。數字縱使千變萬化, 仍然是一個虛數, 一個約數。 漢字的活潑紛繁, 在此間顯露無遺。

最近圍繞倫敦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戰況、小學推行國民教育科引起的爭議, 成了本地各大傳媒的焦點。另一邊廂, 似乎忽略了我們的亞洲, 正舉辦「Expo 2012 Yeosu Korea」。相比兩年前上海博覽會連月鋪天蓋地的報道, 遊人萬人空巷逼爆場館的情景, 韓國人顯得很低調。又或者印證我們的目光只關心身邊五尺範圍內的事情。生活在這個地方, 假如多數人目光如豆, 沒有國際視野, 香港倒不如安於做一個小城鄉小漁村, 不要自稱國際城市好了。 

本屆的主題是「有生命的大海, 會呼吸的海岸」, 會期由五月十二日開始, 八月十二日結束, 橫跨九十三天。參展的國家和地區共有一百零四個, 另外有十個國際組織及二十三個韓國大型企業也參與盛會。會場面積雖然較上海的5,280,000平方米遜色, 也有2,710,000平方米 (約379個標準足球場), 而且場館建在大海之濱, 一片碧海藍天。


萬國博覽會已經有一百六十多年的歷史了, 眾所周知, 第一屆在英國倫敦舉行, 此後不定期在各國舉辦。一百多年來, 一直由英、美、法三國主導, 亞洲國家第一次主辦, 要數1970年日本大阪博覽會。歷年來, 日本共舉辦五次(兩次大阪, 一次沖繩, 一次筑波, 一次愛知), 中國兩次 (上次是1999年的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 韓國今年也是第二次主辦。

本屆一共有七十八個場館, 包括東道主展館在內, 有八個展館需要預約, 即主題館、韓國館、水族館、大宇造船海洋機器人館(DSME Marine Robot Pavilion)、氣候環境館、海洋產業技術館、海洋文明城市館, 3D水族館。成人標準入場費是33,000南韓圜, 相當於港幣225元。嫌一天時間太短的話, 兩天的入場券花費53,000南韓圜。

無論主題是關於自然、城市還是大海, 展出新科技產品永遠是博覽會的噱頭。今天或者會問, 資訊發達, 足不出戶, 已能知天下事, 何須親身觀摩當今最新科技面貌? 我們究竟是純粹喜愛湊熱鬧, 還是真的本著一顆純真的求知慾去參觀? 抑或只是順著羊群心理, 人有我有? 科技本來是為了改善人類的生活, 但現實是今天無論工作、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科技, 一家人到茶樓品茗, 圍著餐桌前的不只是點心, 而是手機陣, 各自埋首按鍵, 旁邊的親人彷如陌路, 粵語的「搭檯」是最好不過的形容詞了, 好不容易大家約好上飯館見面, 原來到最後不過是「搭檯食飯」罷了。我們放棄了紙和筆, 放棄了書信, 放棄了書本, 放棄了面對面的溝通, 到底我們是不是已經給科技牽著鼻子走, 成為追逐新科技的奴隸呢? 參觀萬國博覽會, 與其說是看看日光之下的地球村還有甚麼新鮮事, 不如說認識一下走在環保領域、科技領域最尖端的從業人員怎樣思考社會的未來, 如何規劃人類將來的生活, 更重要的, 是自己想一想, 這樣的生活方式, 是我們自己打從心底裡希望追求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