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8日 星期五

曾志豪: 香港走寶

[ 曾志豪 ]
轉載:《蘋果日報》,2021年5月27日


蔡玉玲取得美國哈佛大學的尼曼新聞獎學金,研究調查報導的方向,以及如何在獨裁政權下的生存空間。

第一感覺是,香港走寶,逼走人才。一個在香港的廣播機構被逼得無處容身、在公權力下被指控定罪的人,外國的名牌大學卻給予了一個肯定成就的機會,讓新聞工作者進修,找回自身的價值。

尼曼獎學金成立於1938年,創辦人是Agnes Nieman,是美國報人Lucius Nieman的妻子。25歲的Lucius於1882年加盟了《密爾沃基日報(The Milwaukee Journal)》任總編輯,辦報的理念是「絕不在意社會階級,要在乎人;遠離政治偏見和黃色新聞」。創報數月後,城市發生了火災,71人遇難。當其他報社都認為這只是一場「不可以躲避的災難」,Lucius卻認為,酒店主人涉嫌過失犯罪。這就是調查報導、追尋真相的一個經典示範。

有時真相並不是這麼輕易發現,容易得到的結論也不一定是事實。關鍵就在,你願意花氣力去追尋嗎?你會抱有這種「懷疑」的精神嗎?「懷疑」永遠令人疲累。就像香港的7.21真相,你可以做一個選擇官方公布結論的安全而懶惰的記錄員,也可以選擇像蔡玉玲和她們團隊一樣的,疲倦危險但有信念的記者。

說回尼曼獎學金。Lucius的報章贏得了一座普立茲獎,1935年去世。Agnes一年後也病重,她更改遺囑內容,把自己和丈夫的遺產約100萬美金捐給哈佛大學,財產的使用原則是「促進和提高新聞業的水準(To promote and elevate the standards of journalism)」和「教育特別適合做新聞的人(Educate persons deemed specially qualified for Journalism),以此紀念她丈夫Lucius Nieman尼曼先生。

中國大陸曾經也有女記者獲得這個獎學金的機會,回國後寫了一篇文章,講述當年學員們的一個學習題目﹕「I am looking for the people who have no voice」。而這個大陸女學員如此形容內地同行的形象:「其實我在中國並沒有多少機會向某個權威的人提問,經常只是用盡各種方法追查事實細節而已。在中國,記者的形象並不是拿着麥克風和用筆紙記錄的提問者。」香港的記者,離此也不太遠了吧?

2021年5月9日 星期日

長征五號B碎片危機

[轉載,《立場新聞》,2021年5月7日]

中國長征五號 B 火箭上周四 (29/4) 將太空站核心艙射上太空後,西方多個媒體與專家質疑火箭殘骸高速失控地重返地球,並預計於美國時間本周六墜落。《環球時報》周三( 5 日)報道則批評是西方集體炒作,說法也是陳詞濫調,聲稱去年長征五號 B 把近 22 噸重載人飛船試驗船送入太空也有出現過。

《環時》又引述中國航天專家邢強,指火箭本身結構是「皮薄餡多」,內部燃料在發射過程中消耗後,剩餘的火箭殼體質量並不大,而且以鋁合金為主的殼很容易在大氣層中焚毀。因此與太空站或大型衛星相比,火箭殘骸對地面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邢強又表示,殘骸飛行軌跡也並非如西方媒體報道的「不受控」,而是經過精密計算。

美國國防部周三發聲明指,太空司令部正在追蹤火箭殘骸,而加州第 18 太空控制中隊已從周二起不斷更新殘骸位置,並指所有太空垃圾均會對太空飛行安全及太空領域構成潛在威脅。該中心現時正追踪太空的 27,000 多個人造物體,其中大多數處於低地球軌道。

被《環時》點名批評的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麥克道爾 (Jonathan McDowell) 指,根據目前殘骸的軌道,殘骸可能落在北至紐約、馬德里或北京,南至智利南部和紐西蘭首都威靈頓之間的任何地方。麥克道爾此前曾公開表示,長征五號無法完全被大氣層完全燒毀,碎片可能墜落地球,相當於一架小型飛機失事。

麥克道爾又指出,由於 1979 年 7 月美國太空總署 (NASA) 太空站 Skylab 很大部分碎片墜在澳洲後,大多數國家在太空儀器上,都避免大型、不受控制墜落地球的方式設計。他形容是次造成的碎片,是中國設計者的懶惰,是一種「過失」。

去年 5 月,長征五號 B 碎片曾墜至西非國家科特迪瓦,損毀了數座建築物但慶幸無人受傷,但中國媒體未有提及事件。

2021年5月2日 星期日

打疫苗是自願的嗎?

 中國國藥和科興新冠疫苗即將「走向國際」,或被納入由世衛主導的COVAX(即「新冠疫苗全球獲取機制」),預計世衛未來兩星期有決定。而在大陸31個省市,截至上周三(21日),新冠疫苗已接種超過2億劑次,惟官方至今未有通報種後死亡報告。至於香港,由2月26日開始疫苗接種至今,共施打了超過130 萬劑疫苗,累計出現25人在打針後死亡,當中21人是打科興,4人打復必泰。有大陸防疫志願者指當局資訊不透明,因疫苗注射率與官員烏紗掛鉤,導致衍生數據造假問題。(呂熙/馬立克/胡凱文 報道)

大陸衛健委上周四(22日)的公告顯示,截至上星期三,全國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已經達到2億400萬劑次。通告沒有任何死亡報告。

本台採訪大陸多個城市的市民,他們均表示,沒有聽過打疫苗後出現死亡或者事故的案例。其中,上海市民江先生認為,國產疫苗品質可靠。

江先生:上海是已經打了(科興疫苗),沒甚麼事,那麼高的人口比例來說,根本就不叫事。你就是給他打白水,我看也有人會死的。死的人很多了,你說是有問題,十四億人死了個把人,你不打說不定哪天他也死了。目前還沒聽說過,打疫苗還有出事的,還沒有聽說過。

不過,被街道辦挑選為防疫志願者的山東濟南市民穆先生就表示,社區居民內心對接種疫苗並不情願,也抱有恐慌心理。有病理知識的醫護人員則最無奈,明知科興疫苗研發不合規,有諸多潛在隱患,但不得不打。

穆先生介紹,街道幹部的獎金與疫苗接種人數掛鈎,當局又安排志願者到主要的商場和菜市場等人流密集地段設登記站,不斷向路人追問:「年輕人,你有沒有種苗苗?」退休老人會上街挨家挨戶敲門登記,也會打電話給親朋好友完成上級的接種指標。街道的老頭老太太也會像哄小孩一樣,用「種苗苗」代替新冠疫苗,勸人接種。壓力下,有人透過數據造假蒙混過關,也有上層將責任推到底層市民身上。

穆先生:最可氣的是,本身他們這個醫院醫科內的這些體制內的人,尤其是做醫療行業的,他們都瞭解這個,他們都不打, 結果很多不打的。很多不打了就給你記下了,比如說你過兩年要考核、升遷都要受影響。很多大夫護士也是不敢不打,他們也是很難受。有很多人改成免疫球蛋白了,這事真的有,這全是領導們幹的。受苦的是手底下這些人,他們沒這個資格,他們沒有資格選擇。因為你要大面積造假,你這個醫院的頭頭包括當地的衛生局的局長,這些都要擼的。

穆先生指,當局在疫苗的資訊上缺乏透明,而且政策朝令夕改,底層民眾備受折騰。

穆先生:我們表面上說是自願的,實際上沒有自願的,因為很滑稽的是,我們疫苗,動不動就說我們這批疫苗就不能打了,然後讓大家等著,而且要告訴你說我們現在要打三針了。又換了一批了說,這一批比上一批更安全,這一批比上一批效果更好。他邊打邊改,就跟新到的廚子一樣,他邊做菜他邊改食譜。一天到晚改配方,拿我們這些人沒事折騰著玩。

疫苗接種現已成為中國大陸出行必備的通行證,也是工作學習的硬指標。全國13億人口有超過2億人已經接種。至於香港750萬人口,2月26日開始疫苗接種至今,一共施打了超過130 萬劑次。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向全體公務員發信,指有超過13%合資格市民打了第一劑。至今全港累計25人針後亡,當中21人打國產科興,4人打德國的復必泰。港府並未斷定,市民打針後死亡與疫苗有關。

世界衛生組織助理秘書長席馬歐(Mariangela Simao)周一(26日)表示,會在未來兩星期內,分別決定是否批准緊急使用兩款中國疫苗,包括國藥疫苗預計會在本周內有決定,科興疫苗則料下周內有決定。如果獲批,將是首次有非西方國家製造的疫苗,獲世衛緊急批准使用。

目前獲世衛批准緊急使用的,包括德國BioNTech、英國阿斯利康及美國強生的新冠疫苗。而美國的莫德納疫苗,也會在本周內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