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中國人醜態近聞

身邊又一大堆關於中國人如何在世界各處丟臉的新聞。雖云樹大有枯枝, 但是枯枝太多的話,散滿一地, 也足以阻塞通道。假如自認是中國人的話, 除非決心大隱於市, 不然需要有很大的氣耐去容忍, 少一點悲憫的心也足以一肚子悶氣。

醜陋的事自家裡說了還過得去, 走到別人的地方還這樣的話, 就是一種罪惡了。可憐的是大多數中國人還不自覺這是一種罪惡, 還反駁這是抺黑中國。如此不思長進, 你說可憐不可憐?

-----------------------------------------

繼中國上海世博會推廣歌曲「二○一○等你來」被爆是抄襲日本歌手十三年前的作品後,昨日(18日)有民眾向本報投訴,指出上海世博中國館的建築,以及吉祥物「海寶」,也分別有抄襲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作品與美國黏土動畫人物Gumby之嫌。這位民眾指出,他已向美國有線新聞網(CNN )與英國廣播公司(BBC )投訴,希望國際媒體能將中國官方如此忽視智慧財產權的心態告知全世界。

此外,中新社報導,上海世博局副局長黃健之昨天表示,世博局已暫停使用被指抄襲的歌曲「二○一○等你來」,正對事件展開調查,世博局已與參加徵集的歌曲作者簽署了合約,如果有抄襲行為,由他們本人負責。

中國網友lbyshlyyh指,發現上海世博中國館與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於一九九二年西班牙塞維爾世博會的日本館作品,與日本建築師高松伸於2006年所發表的木構架建築的概念圖片極為相似後,表示這一切令他「有點頭暈、噁心」、「不想說太多,都怪我眼神好」。

轉載:自由時報記者林毅璋/綜合報導(2010年4月19日)

-----------------------------------------

報上一則消息,說繼女星蠟像慘遭遊客鹹豬手後,廣州三名九十後男子連公園雕塑也不放過,他們在與一個女雕塑合照時,有人將手放在它的胸部上,拍成短片,短短三日之中吸引十三萬人觀看。

網民紛紛批評他們侮辱了藝術,侮辱中華傳統文化,更侮辱了他們本身的人格。
家醜不外揚,最好出盡力量把這件事忘掉,但忘不了的是去了意大利的朱麗葉故居,女主角的銅像,也照樣給我們偉大的同胞摸奶,而且人數之多,把青銅摸得發亮呢,這才是國辱呀。

國人出外旅行,醜態百出,最常見的是當他們在餐廳吃飯的時候,不管男女,總發出大聲的啅啅,外國人認為這是最沒有禮貌的,為之側目。

但國人以為理所當然,不當成一回事,我們不指出的話,這個毛病必然加深,父母也不會教導子女,一輩傳一輩,這將會變成洋人看輕中國人的一大現象,千萬必須戒之。

不排隊,隨地吐痰,當眾挖鼻孔等等,毛病只會愈出愈多。雖說老子有大把錢,你們要賺我的,只有忍受,但這種行為影響到你我的形象,不能坐視不理。

公民教育最重要,學好外語之前,我們得先守國際間的禮貌,最好是由這次上海的世博開始,給外國人一個好印象。那三個無恥男人被廣大的網民譴責,說他們低級趣味、行為是道德淪喪的表現、沒有教育、沒有素質。這代表了還有很多懂得自愛的中國人。

此則消息還沒讀完,已有日本溫泉老闆投訴中國男遊客以色迷迷眼光看混浴的女方。原來不出聲也會犯賤的,今後,在公共交通工具中大聲用手機、購物爭先恐後等壞習慣更會一再出現,日本人有排受的。
說起他們,吃麪時唏哩呼嚕,但到了意大利,吃意粉時也不敢發出聲音,人家日本人懂得尊重國際禮貌。

轉載:蔡瀾,「國際禮貌」,2010年4月20日


-----------------------------------------

我『靠』你個中國佬

下面的文章是貴婦玉轉給我的,是個港仔寫的文章,寫的真好!看的我邊邊搖頭晃腦,還用腳拍床板。

中國人的素質真不蓋的糟,又粗魯又沒禮貌,走到哪都討人嫌!插隊、扯著嗓門說話,完全就是一個未開化的德性,連到賭城去賭一把,賭技爛輸了錢,還在 table 上叫囂,要莊家非讓他們贏錢不可,丟人現眼可見一般。不說遠的,就說在咱們寶島台灣,有不少中國新娘嫁過來。但是,不代表嫁過來了,氣質就會好一點。前兩天到我家附近的『莫名奇妙』超市去買雜貨,我前面一個女人買了一堆衛生紙、醬油、青菜之類的東西,她開口跟櫃員說:『ㄟ,給個塑膠袋』喔~~~是個中國女子啊!

櫃員說:『塑膠袋要加2元喔』

這是我們環保署規定的政策,沒啥好抱怨的,只要是台灣人都知道!想不到這位大姐臉一沉,嗓門一提、高八度的嚷著:『什麼塑膠袋要加2元?你這是什麼服務?為什麼要加錢?欺負人啊你?』櫃員沒想到這大姐如此的反應,所以委屈的回:『不是我們要收啊,是政府的規定,要塑膠袋就要加2元,要不然前面有紙箱,你也可以用紙箱裝,就不用花錢了啊』!這中國女子還在哇啦哇啦的抱怨,一臉活像她被欺負的很慘的鬼樣子。嘿!她可搞不清楚排在她後面的人是誰耶?!是『機車芬』、『機車芬』我本人耶!所以,我超級不爽的對她說:『小姐 (媽啦,叫她小姐還客氣了),你要不就花錢買袋子,要不就用紙箱裝,如果你那麼行,乾脆就全部用手搬回家,你在這裡吵什麼鬼啊?』想來是我的臉非常的凶狠,這中國女子憤恨的看了我幾秒鐘,就轉身去拿紙箱裝雜貨。幹,算妳識相,要不然老娘就給你個迴旋踢,一腳把你踢過台灣海峽,讓妳試試看不必搭飛機的遣送出境。

中國人,就是這種德性!


-----------------------------------------

溫總理(註:溫家寶)在出國時說:「每名中國人及炎黃子孫都應為國家形象盡一分力,中國人最講文明、信義 和禮貌,要讓人感到中國人是有很高素質和文明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佩服和敬仰。」

說得真好。領導到底是領導,有先見和抱負。這的確是外遊的中國人應該做的事,做中國人的責任。但是,中 國人講的文明,和外國是不同的,千萬要注意。舉個例子,我們旅行團中有個團友,一吃東西就拼命打噎。在古時候,也許這個噎是代表了肚子飽,或者非常滿意,可是這種打得長長的噎噎噎— —,對於外國人來說,是種 非常、非常不禮貌的事。我們暫且不講什麼叫外國人,人家到了我們這裡,人家就是外國人。我們到了別人處,我們就是外國人。在這個世界旅行,大家都是外國人,大家都是國際人。從此我們就以國際人自居吧。做國際人,有最基本的要求,大聲打噎,就是不被國際人接受的,變成了聽覺污染。

聽覺污染還包括了吃東西時,啅啅有聲,我不知道為什麼別人會發出這種聲音。我們小時候,進食一啅啅,就會給父母罵,罵多了,我們當然不啅啅。中國人外遊吃飯時發出的啅啅,是不是他們的父母也啅啅?

至於信義,很多國際人在中國做生意,都到處碰釘子。中國人講的,除了信義,還有關係。誰叫他們不懂得拉 關係呢?一有關係,什麼都好辦的呀!真蠢。中國人說:合同又有什麼用?大家互相有利的話,一張紙又代表了什麼? 這又是水準不同的關係吧。

禮貌方面,中國人到了外地,一看到長龍,非打尖不可。爭先恐後把別人推撞的行為,在國際人的眼中, 是最 沒有禮貌的一回事。

我們讀小學時,已有老師教導,大概是中國人的老師,自己也打尖吧?乾淨也是禮儀,中國人最愛乾淨了,那一口痰,卡在喉嚨,不馬上吐出來,髒死了。所以我們要儘量、徹底地清除!怎麼清除?先要運氣,再長長地發—聲。然後,咳 、 吐 、 呸 , 一 箭 飛 去 。這才過癮,這才是徹底的乾乾淨淨。

習慣也不是一兩天可以養成的,但是根底是文明的中國人很快地就學會了,他們已能不隨街吐痰,只在餐廳吃完飯後又再咳、吐、呸地把痰包在餐巾裡面,順便擤擤鼻涕,最後才用餐巾擦嘴。別以為我在毀謗,這是親眼看到,千真萬確地發生過的。兩個人一碰上,就大聲說話,旁若無人。真有英雄氣概!就算是一個人,也自言自語,那是在乘公眾交通時,他們在講手機時聽到的。

國際人尊重肅靜,最討厭別人大吵。當一切靜止時,忽然傳出卡、卡、卡的聲音,原來最乾淨的習慣又發作, 一心一意地要把留的長指甲中那些污垢挖出來。首先,在國際人眼中,留長指甲,已是一種非常不文明的行為。不但尾指,有時看到十指都留,而且要叫美容師剪得尖尖地,比殭屍還要恐怖。清理完髒東西,又接著把耳朵的死皮弄個乾淨,最後用尾指插入鼻,挖去一團,再以拇指彈去,有時雙指搓團,搓了又搓,成為漆黑仙丹,發出內功,射至遠處。波的一聲,咦?怎麼黐在玻璃窗?刮它下來,再搓過。就算能夠把這些醜態一下子改了過來,但身上發出的味道,是絕對不能被國際人所接受的。

成千上萬的遊客,湧到杭州西湖,多美的西湖,也變成了臭湖。我已經不敢在西湖旁邊散步,要去也得早起, 乘無人時,去看日出。這也許是人類成長的環境下養成的。北方人認為洗澡,是有必要的時候才洗;南方人則 變成一種習慣,天天要洗。不洗也沒問題,但是得保持不發出臭味才行。法國人也不洗呀,但他們用香水來遮臭,今後的中國人也許會大灑古龍水,快去投資製造吧,這是一門大生意。但是,在今天,唉,還是臭的。咦?在米蘭看教堂時,怎麼會聞到和西湖邊相同的氣味?回頭一看,又是一群中國遊客。

老子有錢,你要做生意就得忍受!中國人說。是的,的確財大氣粗,買東西連信用卡也不用,一大疊一大疊的現鈔付之,但當今在各大都市旅行時,已聽到高級酒店不再接中國團體的旅客了,清理地氈上的普洱茶漬,費用不菲;更別說窗簾上,擦過皮鞋的污跡!

溫家寶用心良苦,說出這一番令人感動的話來激勵炎黃子孫,但是要培養出一批得到別人的尊重、佩服和敬仰的中國人來,至少也是數十年後的事吧。習慣是難改的,到現在,日本政府還會發出小冊,教導鄉下佬遊客怎麼使用坐廁,學習不打噎,不啅啅有聲吃東西,談何容易?立法,懲教、罰款、坐監,有效嗎?多嚴厲的法律,也杜絕不了國內的盜版和食物做假,這是有沒有一心一意要實行的問題。有的話相信做得到。偷竊別人的知識產權,已不是文明、信義和禮貌,是犯罪。

先別犯罪,再談高素質和文明吧。

轉載:Tifyko, 我「靠」你個中國佬(2007年5月9日)

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香港的節日文化

所謂「入鄉隨俗」,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必須知道當地人的習俗,而節日活動就正好充份表現一個地方的傳統習俗。我門看中國的傳統節日,民間流傳着許多關於傳統節日的故事,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還有牛郎和織女的故事、桓景帶同村民登山避難的傳說等等,都是非常的動聽,非常的漂亮。可是這些美好的故事都只是寫在書上面,當我們走到外面,現在每一年農曆七月份,我們都沒有關於七夕/乞巧節的節日活動,也不能夠通過盂蘭節了解目蓮救母至仁至孝的本義,那是不是很可惜呀?

在香港,元宵節、七夕、盂蘭節跟冬節都是沒有假期的,香港每一年的公眾假期一般是17天,當中有12天是「法定假期」,另外有5天跟都是跟宗教有關的,並不是法定的公眾假期。「法定」跟「非法定」的區分,在世界上大部分國家或地區都是非常少見的。如果在座各位在外面有點工作經驗也知道,如果你從事的不是公共機構、學校、政府部門、銀行等職業,那5天「非法定」的公眾假期你還得要上班,而且沒有補假或補薪。所以將來工作,如果你以為今天是紅色的,就一定放假這種想法,肯定是錯的。

其實公眾假期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過去香港曾經有的現在都沒有,以前沒有的現在就有。本地的同學,還記得1999年,大概是你們唸小學的時候,我們有一天特別的公眾假期,叫做「電腦年蟲假期」嗎?那天所有的公共機構、學校、政府部門和銀行都是休息的。

現在每年我們都有聖誕假、也有佛誕假期,很自然社會上有不同的聲音,希望把其他有紀念性的日子納入公眾假期內。但很可惜,跟中國傳統有密切關係的孔誕,特區政府今年就正式的否決了訂立公眾假期的建議。

澳門跟香港只有一水之隔,但是因為澳門受天主教的影響深遠,澳門有些節日在香港是沒有的。去年十二月八日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剛好到了澳門,就發覺澳門所有的銀行、郵政局、圖書館,還有很多天主教堂都關門,一時還不知道為甚麼,後來問問人才知道那一天是「聖母無原罪日」。你們聽過沒有?但同時你說澳門很重視中國傳統也可以,兩岸四地,只有澳門才有冬節假期。

討論節日跟公眾假期的關係的目的,在於說明有沒有公眾假期其實跟這個節日有沒有氣氛是沒有關係的。有一些香港的節日,雖然不放假,但是還是非常的熱鬧。香港的節日觀念,其實隨著時代不斷的變化。

我們的外地生就有這樣的困惑。我們向他們說中國傳統節日的故事,風俗習慣,他們覺得不以為然,覺得跟事實不相符,這是因為大家都知道,一般的香港人,節日不過是普通的假期,無論是甚麼節日,活動不外是看電影、上茶樓、逛街、到外地旅遊、唱卡拉OK、打機。跟普通的星期天差不多。真正有節日氣氛,使人覺得香港很漂亮,很熱鬧,很可愛,很有生氣,是聖誕節跟其他以消費主導的非傳統節日。社會上有很多人甚至說我們真正的進入了大量浪費的時代。

這樣說的時候,有很多人會覺得不高興,覺得香港有問題,外地學生都覺得香港不好玩了。但其實大家不用太擔心,如果你有外地的朋友的話,不妨向他們介紹一些愈來愈受到世界各地的人嚮往的香港節日活動,而且這些節日活動愈來愈有香港的特色。

它們包括:
1)渣打馬拉松(Standard Chartered Marathon)  
現時世上規模最大的馬拉松比賽,稱為「全球最強之戰」(The Greatest Race on Earth)

2)香港國際電影節(HK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今年已經是第34屆

3)香港七人欖球賽(Hong Kong Sevens)

4)長洲太平清醮 /「包山節」(Bun Festival)
長洲太平清醮在香港已經有超過一百年的傳統, 每年吸引大量遊客到訪, 為長洲的商戶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

很多人很擔心,商業化跟消費會破壞一個節日的傳統,我手上的一個「平安包」紀念品以前是沒有的,這是商業化的結果,但同時使得更多人認識它的過去,使這個節日繼續保持活力。借用劉細良先生的觀點,從七人欖球賽讓我們認識到,雖然香港本身沒有好的球隊,也有充份的條件使香港成為這個世界盛事的中心。倫敦溫布頓網球賽是成功的例子,它是世界有名的球賽,不過英國在球賽當中並沒有好的表現。這說明了一個有本地特色的節日活動,它本身的發源地不一定就在同一個地方。這是劉細良先生提出的「成功不必在我」這個觀念。大家都知道,萬聖節在香港上一代是不流行的,這個來自蘇格蘭、愛爾蘭的節日,來到香港,就變成了一個很有本地特色的活動,甚至去年海洋公園的海報正中間的位置,我們看到的鬼東西,並不是歐美的,而是流傳中文大學數十年的「辮子女鬼」。現在連外地人都對辮子女鬼的故事感到興趣了。萬聖節最終變成一個消費活動,但對萬聖節給人的印象卻變得愈來愈親切可愛。

相比之下,同樣是「怪力亂神」,香港的盂蘭節卻給人一種恐怖的印象。盂蘭節,你想到甚麼?看神功戲的觀眾,你看,大多是上了年紀的爺爺跟奶奶,怎麼會有活力?

日本也有盂蘭節,日本人趁盂蘭節回到家鄉探望父母跟拜祭先人。我身邊有很多朋友,八月份特地去日本看盂蘭節活動。反過來,外地人會跑來香港看盂蘭勝會嗎?3月3日,是日本的女兒節,當天日本沒有假期,一般人都要上班、孩子要上學。但消費文化使得這個節日一直很重要。女兒節的背後不只是一個有超過一千年歷史的傳統節日,同時也支持了經濟發展。

當然,消費主義並不是保存一個節日的必要手段,不一定要大花金錢才可以使它發揚光大的。看看墨西哥的「亡靈節」,馬上便感受到當地人純樸的、富有生氣的節日活動,小孩子高高興興地跑到先人的墳前跑來跑去,圍在墳墓一起吃東西。當中有太多討論的空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