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

一本舊的新書

葛兆光先生著的《中國經典十種》已經面世接近二十年,先生把國學經典的視野重新審訂,認為《說文解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是中國經典,讓人耳目一新。

不同地區的出版社先後成為這部著作的載體。香港的中華書局、台灣的風雲時代早於1993年已經出版了繁體字版,至2002年,上海書店出版社也不甘後人,推出另一套簡體版。看來這本書的讀者一代復一代,能夠跨越二十一世紀,而且繼續薪火相傳。可惜剛才提到的三個版本,無論內容如何使人著迷,總有些致命傷難以吸引書生掏錢買下來。要閱讀的話,倒不如到圖書館翻看。






例如香港的舊版本,字體從頭到尾採用劃一的宋體字形。香港濫用宋體字嚴重,舉凡大廈外牆、車站、告示,都是一式一樣,照辦煮碗倒模似的粗製濫造,單調而沉悶;而紙質呈白,更覺像一本教科書。教科書的特色就是,學期結束後,可以賣給書店,沒有收藏意義。初時還一心以為台灣書的設計整體上比較香港的用心,天曉得九十年代初的台灣版更加不堪入目,封面色調配搭簡直俗不可耐。冀望買進來典藏的話,未免太煞風景。




不過所謂「真金不怕紅爐火」,賣相雖然不討好,內容是絕頂的話,相信很多出版社都很願意分一杯羹的。2008年,大陸的中華書局以新的面貌重新示人,封面多了一份典雅,討人喜愛。只不過橫排往左翻的書籍從來是東亞出版物的死穴。大體上漢字的美態要從豎排的角度看,才顯得工整悅目。



直至今年五月,三聯為香港書重添魅力。近年香港書橫排往左翻蔚然成風,幾乎成為指定動作。豎排往右翻的書籍碩果僅存。其實橫排美,抑或豎排美,嚴格來說並沒有客觀標準,純粹是個人口味,問題在於讀者有沒有選擇。互聯網最大的敗筆在於讀者欠缺了這個選擇。這次三聯書店出了豎排,封面簡潔,毛筆題字漂亮,白色之中散滿零零碎碎又不礙眼的灰點;紙皮堅實而不太硬,書身可以大大地展開而不使封頁起皺,沒有光澤更顯出一份不炫耀的古風。照片中看見封面的一層光澤是因為晚生憐愛其白色封面,恐防沾污,刻意添了一件透明外衣。



內文的紙質夠薄,但當然不是翻弄兩三回便穿底的那些質地。好的紙質是薄而不透底、暗黃而又不容易打潮發霉,拿起來輕盈又不失端莊,閱讀時不刺眼,版面寬舒,字體大小和行距適中。這如何辦得到?次文化堂有一系列的書籍,書是夠輕了,但用紙卻是以前外祖母上廁所用的草紙,既容易發黃,紙角又因為日久摩擦而崩脫,而且翻弄的時候感到很重的粗糙感,十多頁紙已疊起一分厚,失了許多收藏價值。一本書,內容固然是最重要的,但收藏需要地方,沒有收藏價值的書,不一定沒有閱讀和學習的價值,只不過電子書日益普及,碰到如磚頭般的發黃書籍,又或紙張白晢光鮮刺眼,書扉的前前後後像要脫下來,倒不如利用搜尋器找一個電子版下載。就如百科全書、《漢語大字典》一樣,電子版、線上版是最適合不過了,有多少人願意把這些龐然巨物收藏家中?



不得不稱讚三聯書店這次做了一件好事,內文版面都是用心之作,無論字體、大小都因應性質而起變化,例如序言便用了筆鋒秀麗的楷書,而每個篇章之間則以灰頁隔開,不用看目錄也能方便翻查。最後還有一點是許多香港書做不到的,就是處理年份這樁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上。香港書標寫年份喜歡用「零」字,例如「二零一零」,不知道這是累贅,看清楚只有香港這樣做,而且政府還帶頭幹。所以每次看見年份出現「零」字,就必定感到渾身都是官氣。看不慣官樣文章的朋友有福了,葛兆光先生的著作絕對不是官樣,香港版保留了可愛簡潔的「二○○八」跟「二○一○」。這個「○」,是最美不過的了。



《中國經典十種》再版,值得大書特書放煙花祝賀,這不僅肯定了《中國經典十種》業已成為國學書林裡的新經典,得益者何止葛兆光先生一代又一代的門生,更惠及普天下千千萬萬愛好豎版中文書的藏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