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

沒有未來的香港 (從常識的觀點看)

題目是舊的,有千千萬萬個人寫過這樣的題目,而這次轉載的,是若干年前一位預科生寫的。少年人的眼睛是雪亮而分明的,他們多是從一個常識的角度去看問題。大人多狡辯,喜歡以「專業」的角度看事物,結果旁人看不明,聽不進。人人手執一端爭論,實際上是「雞同鴨講」。

誠如這位哥兒所講,從常識角度來看,香港的將來不能寄以厚望,我認為願意繼續留在這兒的話,需要很大的勇氣。人生苦短,來日不明,將寶貴青春寄在小小的蝸穀中腐朽,值得嗎?轉載這篇文章,不是因為它很有啟發性,寫的都是常識的觀點。但是將這些常識說出來,有很多人必定會站出來,說這些洩氣話過份偏激、太悲觀,字裡行間甚至會激怒很多人。想起來也頓覺不解,常識竟會激怒人,是這個地方太少人有常識嗎?還是多數人對常識沒有興趣?柏楊說過,在中國,某某被關進牢房,不是幹了甚麼,而是因為說了幾句真話。假如常識就是真話,那麼在這樣的中國人地方講幾個常識觀點,當然有問題了。想必是這個原因,令我對常識肅然起敬!

****張貼日期2007-6-23 01:01 AM (部分字句用法不當,經修改)****

  這幾個月,反覆思考,到底自己在香港這一片「福地」,會有甚麼前途。

  個人前途,以一般學生的條件反射式思維,當然是讀書、進修。不過,仔細想一想,讀書之後的前途又是怎樣?香港,有沒有前途?

  香港,由一個小漁村變做國際都會,變化之大,經濟發展之迅速,令不少人夢想成真。但是在今日,二○○六年,主權移交後的香港,還有沒有以前的優勢?

  讀書,無非為了知識。但是,香港具知識的專業人士,前途又如何?律師算不算是專業?在知識型經濟體系下,現在到處都是三千元律師費申請破產、四千元律師費辦理離婚的律師行;醫生又算不算是專業?在知識型經濟體系下,一百元兩日藥的診所遍布香港大街小巷。知識,在香港,值多少錢?

  我的興趣是電腦硬件,在香港,又可以如何發展?香港的科技水平,和鄰近地方相比,哪兒都比不上。在電腦硬件方面,台灣有電子晶圓廠,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包辦世界上各類電子零件,電腦主機板出貨量最高的華碩總公司亦在台灣;中國內地雖然沒有太多高科技的總公司,但各類電腦硬件的生產線多,亦需要產品研發隊伍,也可以發展;南韓有三星、LG等電子國際企業;日本雖然在經濟泡沫後陷入困境,但日本有先進的製造業、高科技工業,著重技術研發,產品設計,亦有前途。反觀香港,除了一兩間在中國內地到處也有的PCB印刷電路板生產廠房外,還有甚麼?靠科技吃飯?我曾經做過黃金電腦廣場的售貨員,薪水不高,但要記的電腦產品資料,比做醫生分分鐘還要多,另外,還有電腦硬件資訊更新快,在記的同時,也要更新在腦海中的貨品資料,要做電腦硬件售貨員,倒不如在街邊賣魚蛋燒賣。在香港,做電腦硬件,甚至是電腦相關的工作,根本沒有出路、沒有前途。

  香港的數碼港、科學園,到底有甚麼吸引之處?內地的相關人才、收費便宜、刻苦耐勞,技術亦不見得比香港人差。至於常常炒作的創意工業,老實問心,香港人的創意有多少?對比日本,創意工業如漫畫、動畫、遊戲製作,香港都落後起碼十年。香港本地動畫,還不是《麥兜》等寥寥可數的幾套?而在日本,單是這個四月,就有十八套以上新的連續動畫播放,日本單是動畫、漫畫市場就有兩兆三千億日圓的經濟市場,說香港創意工業落後十年,絕無誇口;再說電視節目,香港一些綜藝節目不少抄自日本(或台灣,但源頭還是日本)的點子。香港的創意工業,並不明朗。

  試問,香港還有那個行業是可以發展的?走回轉口貿易的路?中國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內貨物無須要經香港出口,深圳的港口收費比香港便宜、而且接近內地生產線、清關運輸都比香港方便快捷。要知道香港的工業和製造業早已式微,現在國內貨物在香港轉口,只是因為工業慣性,或是香港有一間分公司,要盤點貨物所致。只要慣性一消失,工序在內地一體化,香港的物流、貿易,又有甚麼前途?

  香港引以為傲的旅遊業和服務業,更不覺有甚麼前途。自由行只是短期的旅遊業救急措施,香港有甚麼景點可遊?迪士尼上海在興建,比香港更大更多設施;海洋公園的機動遊戲,內地也有。香港文化遺產不多,景點來來去去,不是維港夜景,就是大嶼山寶蓮寺,再次旅遊的價值不高。

  香港的金融業、服務業亦不是無可取代。內地金融法制只要時間磨合,十年後上海金融比香港好也不是夢想。香港靠的金融業,如果只是炒炒炒,沒有實在的業務,就好像當年Tom.com等科網股一樣,慘澹收場。香港的地產樓市不是創匯行業,塘水滾塘魚,中層血汗錢流向地產商,貧富差距只會更大,到時只會再爆破一次經濟泡沫。外商要是投資,地球上絕對有比香港好的選擇,例如新加坡、南韓,香港憑甚麼吸引外資?空氣污染?高地價政策?還是一個「亞洲國際都會」的名稱?

  我不是甚麼經濟學者,但是單靠常識,確實不覺得香港有甚麼可以發展的空間,有甚麼前途可言。和內地比較、和鄰近地區比較,香港還有甚麼優勢?還有甚麼競爭力?香港邊緣化,絕非空談!

  身為一個中六學生的我,就算可以有幸大學畢業,又如何?畢業後,要如何找工作?香港政府帶頭將工作外判、將鐵飯碗變成合約制。合約制的政府工,合約期不長,部分只有一年,一年之後還要看可不可以續約。工作不穩定,反正一年後就可能離職,對部門又何來歸屬感?更重要的是,合約制員工無升職機會,連對職位的上進心也被一紙合約搶去。合約制其實會引起很大的社會問題,試問只有一年合約,可不可能去計劃結婚?去計劃置業?香港出生率下降,又可以怪誰?

  以我性格,是不可能和香港異性交流的,所以其實也不用去想結婚問題。就算我結婚後,也不想要下一代。香港的教育、香港的風氣,只會令下一代帶到黑洞。在學校上看到我的同輩,再和五年前的同齡學生,感覺是一蟹不如一蟹,如果各位有細心留意,應該亦有同感。香港的下一代,看不到有人才。就算有人才,也會看透香港問題,選擇離開。試問年年會考後的十優狀元,五年後去了哪兒?這個年頭,談教育制度的話,幾乎任何人都能夠插上幾句話,這個話題太濫了,不想多說。

  不想有下一代,是正常的想法。就算多熟悉管教的家長,在這個年代的家長,面對子女時間可有多少?就算每天向子女灌輸正確思想,一到學校、一到補習社,你所說的那一套,完全會被他的同輩打破。而且,香港的傳媒、電視劇所灌輸的價值觀,比你所說的有力得多。從前,生育下一代是一項投資,目的在於自己年老後有子女照顧;現在,生育下一代是一個悲劇的開始:童年要買玩具、兒時供書教學,青年要求名牌時裝,到子女有工作能力時,只會被人送到老人院,然後強迫你簽平安紙,將所有遺產轉到他的名下。情況更差者,不懂管教,子女誤入歧途,欠下一筆賭債卡數要你還,連棺材本也賠掉。生育下一代?聽曾特首說一人生三個?別說笑。

  沒有未來的香港,沒有前途的生命,有錢的話,還是快快移民、早早離開。別再相信「福地」論,奇蹟不會再在香港發生。

****

後記:
不經不覺過了好些年頭,這位年輕人這番心底話,於今天仍然很合適。香港十年來兜兜轉轉,很遺憾依舊原地踏步,所謂變遷,不過是舊酒新瓶。積極點去想,要是決意跟著香港走,除非很有錢,否則真的要找個好辦法。不相信「福地論」,就要自求多福。哥兒叫大家有錢的話,還是快快移民、早早離開。我認為,有錢的話,反而不用太擔心,有錢人在香港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他們追求的樂趣;問題是,缺錢的人,既苦惱,又不能移民,當如何自處?有人提議:應當把剛才說的憂慮擱在一旁,做好自己的事情再去想。很好,將房子裡的垃圾掃進地毯裡,眼不見為乾淨,正是大人慣見的「專業」思維。常識不能在這個城市裡生根,不足為奇。

伸延閱讀:
梁文道《常識》,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梁文道說:「我所理解的常識並非知識、而是見識,是判斷事物的能力,就像下雨知道要帶把傘一樣簡單的判斷力。」

2009年8月7日 星期五

自私者樂園

你說我追求完美, 看來太高估我吧? 可能是旁觀者清, 站在你的角度看得比較清楚,但是我自覺只是一個做事馬虎的人。能夠過得別人,就可以了。別人對我過得去,我就不會再追究。例如茶餐廳的蛋撻明明不夠熱,不好吃,我從來不會責怪他們。《聖經》有句說話,叫我們不要責怪那些壞人,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看來我們實在不用要求任何人需要跟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一樣。

不過對自己, 需要有另外一套標準。意思是認為完全屬於自己範圍的東西, 就總覺得做得不夠,其實可以做好一些,但是我自己沒有好好努力。不過,當很多時間都投放在自己的事情上時, 廣義地說, 就是自私的表現, 而這樣的一個人, 就是徹頭徹尾的自私者!

Facebook說到底, 是一個自私者的樂園。自己有甚麼新的旅遊照片, 到哪裡吃過一頓飯, 吃了甚麼, 自己的小孩子變成如何的模樣, 都要放上去, 像要向所有認識自己的人炫耀一番似的。有些人有三百個、五百個「朋友」,我只是他們裡面的一個小小的角色。你有樣學樣, 又堆起自己的Facebook王國, 於是你的朋友, 又相繼變成畫面中的小角色。你是在做一些矮化自己朋友的行為! 見面和遠距離去望去等終究是兩回事。與其苦苦去等,我會比較樂觀地想:希望很快可以到你那兒去探望你。從這個角度去想,好朋友之間沒有必要用Facebook保持聯絡。這是建基在「希望」兩個字上。

當然,有些人會說,多一個希望,有時候會變成多一個失望。無關係,我認為沒有希望的人就沒有方向和目標,就不值得活下去。我們大多數人其實在夜裡的睡夢中都是充滿創造力的,但是我們大多數人同時又做不成有創造力的人,為甚麼?那是因為我們一覺醒來後,夢裡的記憶馬上就消失了,於是我們就要失望嗎?失望的人是因為他們失去了希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