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日 星期一

張政遠: 罷課與杯葛上課


「罷課」在日語裡可以是「ストライキ(strike)」,也可以是「授業ボイコット(boycott)」。前者是狹義的「罷課」或罷工,後者則可譯作「杯葛上課」。兩者表面類似,但卻有著根本的差異。2000至2007年我在日本仙台的東北大學留學時,曾經歷了一次罷課。事緣當時日本政府打算把國立大學「法人化」(引入市場原則來辦學),學生組織發動了反對法人化之罷課運動。罷課日的早上,我如常到達大學,但發現所有教學大樓的入口被雜物封鎖。換言之,罷課是群眾運動。要讓老師和同學根本無法選擇上課與否,這才能稱得上是罷課。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批保安人員或職員戴上口罩在教學大樓外觀察,但他們卻沒有阻止學生的行動。這是因為教職員與學生基本是同一陣線,他們也是大學的持份者,而且也反對國立大學法人化。團結就是力量,罷課與罷工如果能夠同時進行,肯定可以壯大聲勢,更何況罷工是憲法所保障的勞工權利。然而,是次罷課不單沒有發展到全民罷工,更未能成功阻止國立大學法人化。有別於「罷課」,上文提及的「杯葛上課」是指學生選擇不上課。由於沒有封鎖入口,不選擇杯葛的學生是可以「如常」上課的。2014年9月,中文大學百萬大道舉行了反八三一學生集會,學聯代表宣讀了「罷課宣言」。但嚴格上,這並不是「罷課」,而是部分學生「杯葛」上課。在大學,學生以不同的理由「走堂」是很正常的,但「杯葛」 卻是一種態度,雖然它並沒有法定的地位。作為大學生,你們有自由去選擇杯葛上課或繼續上課,但身為一位教師,我的立場是「罷課不罷教」 ,即使只要一位同學來上課,我仍然會繼續教學。當然,我會嘗試對教學內容作出一些調整,讓同學能反思大學的意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