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載: 陶傑channel,2020年3月7日)
日本對中港澳旅客施行簽證與隔離政策,在美學上,對於日本維持本國精緻的文化,賺少一點快錢,同時少幾分喧嘩,不是壞事。
全世界冷靜一下,也可以想想所謂「全球化」,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
原來沒有消費購物的「全球化」的京都和北海道,才是純凈而真正的日本。七十年代,日本經濟沒有依賴任何一兩個國家的旅遊消費收入,依然能生存,而且活得比現在更好。
「全球化」是一個誤導的觀念。全球化不帶來自由平等。當「全球化」被世界一至兩個大國騎劫,受到此一兩個霸權的金錢操縱,其他國家先失去自己的身份,繼而失去尊嚴,然後出賣靈魂。
即使如此,全球化這一兩個金主,一旦自己出現災難、搏鬥,其他國家會付出生存的代價。
香港身為國際城市,最先似乎受惠於「全球化」。20年前,我就聽到許多中環精英預告一個非常美好的香港前途:大陸的廉價勞工和十三億人口市場,加國際金融外資,香港「想窮都幾難」。
即使沒有武肺,一場送中,已經粉碎了此一神話。
然後中國政制帝皇化倒退、復行馬克思主義初心,四出亮劍,過早暴露統治世界的圖謀,引起美國警覺。
然後是一場全球瘟疫。
香港爆破在前,其他倚賴短缐的熱錢泡沫增長的國家,又豈能例外?
時光無法回頭,不等於不能改變。如何保留全球化的優點,但清除全球化帶來的污垢和病毒,保留西方文明的特色,令京都、北海道、冰島、挪威,不會變成柬埔寨的西哈努克城、深圳、香港,是西方必須思考改革的問題。
畢竟,七十年代中的日本曾經是「亞洲四小龍」之首。那時中國人沒有參與全球化,但覺得自己生活在毛主席創建的優越的社會主義天堂。至少那時的世界並無交叉感染的全球化病毒,偶有石油危機,但兩相無事,人類並無滅亡危機。
而那時京都的金閣寺,日落時沒有人,如對中港澳旅客採取隔離之今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