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5日 星期一

馮睎乾: 超然法外的罪人

轉載:《馮睎乾十三維度》,2022年8月14日

沒有從天而降的磚頭,只有超然法外的罪人

2019年11月13日,兩幫人在北區大會堂外因路障爭執,互擲磚頭,一個七旬清潔工被擊中頭部,翌日不治。其後兩名青年被捕。案件上月審訊,陪審團裁定二人誤殺和蓄意傷人罪不成立,但暴動罪成。昨天(8月12日)法官杜麗冰判刑,兩人監禁五年半。

據媒體報道,杜麗冰判刑後,竟大力表揚控方證人柯明玉、鄧志偉為「無名英雄」,稱他們自發在社區清理路障,具有「香港的精神」。(注1)但問題是:柯明玉在庭上曾承認自己為了「自衛」,向設置路障的示威者擲了兩次磚頭,而據現場片段所示,示威者撤退時,柯明玉的一方仍有人追上前扔磚,舉動難以「自衛」辯解。(注2)

我不是法律專家,不知道香港法律上什麼行為才算「自衛」,但憑常理判斷,事發時並非困獸鬥,不管哪一方開始擲磚,保護自己的最合理方法,就是馬上逃離現場,而非扔磚還擊。柯明玉的一方,跟兩個青年的一方互相擲磚,根本不涉「自衛」,而是毆鬥。

一隻手掌拍不響,清潔工之死,根本是雙方互鬥的惡果,現場並無「英雄」。若兩青年暴動罪成,身在現場而同樣擲磚的柯明玉,理應按「共同犯罪」原則被控暴動才對。但現實是,香港警察和律政司都沒有起訴柯,法官杜麗冰更稱之為「無名英雄」,恰如兩年前法官郭偉健讚斬人的藍絲有「高尚情操」,這就是李家超要「講好的香港故事」嗎?

更諷刺的是,杜麗冰在判詞中還強調,「判刑須反映法庭對維護社會秩序的決心,以及向大眾發出明確訊息,任何人不論政見為何,也沒有理由訴諸暴力。」(注3)但大眾看到的明確訊息是:同樣擲磚,兩青年被控暴動,柯明玉則獲封「英雄」,政見上站對了邊,便有大條道理使用暴力了。對不對?

不知道那個聲稱要「維護社會秩序」的杜麗冰,有否聽過「愚公之谷」的故事。據《說苑》所載,有次齊桓公打獵,因追趕野鹿而入了一個不知名的山谷。那兒桓公遇到一個老人,就問他山谷的名稱。老人說:「這是愚公之谷。」桓公說:「為什麼這樣叫?」老人答:「是臣下的名字。」桓公說,看你的樣子,倒不像愚人啊。

老人家於是將原因娓娓道來:「我之前養的母牛,生下一頭小牛,長大了,便賣掉小牛,買來小馬。之後有個少年走來說:『牛不能生馬。』就把小馬帶走了。鄰居聽說此事,都說我愚蠢,於是把這山谷叫做愚公之谷。」桓公說:「你確實有夠蠢的,為什麼把小馬讓給他呢?」

桓公雖問對了問題,卻看不透答案。你猜到為什麼老人要放棄自己的馬沒有?猜不到的話,下面是管仲的答案。

桓公回宮,翌日告知管仲此事。管仲正衿再拜,說:「這是臣的愚蠢啊!假如堯為君,咎繇為法官,國內怎會有強取別人小馬的人呢?若有人遭受欺凌,像那老人般,也一定不會退讓的。那老人是知道現在的斷案不公正,才任由別人牽走他的馬(原文:公知獄訟不正,故與之耳)。請讓我退而修政吧。」

劇情神逆轉,原來愚公才是把世事看透的智者。

一個地方「獄訟不正」,顛倒黑白,混淆是非,除了令民眾覺得自己不受法律保障外,為非作歹之徒亦必覷準這個時機,乘亂作惡,結果就是「任何人不論政見為何」,都同樣有機會受到暴力欺凌,而那種暴力還可以是「合法」的。日前「爆眼少女」K宣布放棄訴訟,其實是做了跟愚公相同的決定。

若港府想顯示「維護社會秩序的決心」,請以「暴動罪」拘捕並檢控有份擲磚頭的柯明玉。香港司法是否公正,世人拭目以待。


1
https://bit.ly/3pfsqYP

2
https://bit.ly/3bPH4D4

3
同注1。


2022年8月7日 星期日

劉夢熊: 拙劣的表演,不祥的預兆

轉載: 劉夢熊

拙劣的表演  不祥的預兆

大律師、立法會議員容海恩日前在報章刊出題為「國之大義  脫離爺媳關係」的廣告,宣稱「基於據國安處稱,袁弓夷先生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中顛覆國家政權罪名」,而宣布與袁「正式脫離爺媳關係」云云。

作為一個經歷過中國內地「階級鬥爭為綱」、文革浩劫的過來人,我看畢這則廣告,不禁有「只緣妖霧又重來」之感!

首先,從法律層面講,袁弓夷是你容海恩丈夫袁彌昌的父親,只要你容海恩仍然是袁彌昌之妻尚未離婚,袁弓夷是你容海恩家翁的客觀事實是「脫離」不了的!所謂「脫離」根本沒有任何法律效力!

更為重要的是,你容海恩所謂「脫離爺媳關係」,無非是表明要與袁弓夷「劃清界線」而巳!而「劃清界線」,依照中共的階級鬥爭理論,主要是指政治上、思想上「站穩革命立場」,大義滅親,劃清界線。如果真的要「劃清界线」,你容海恩要做的是:依照事實證據,逐條講清楚袁弓夷到底有哪些言論、哪些行為的確觸犯了《港區國安法》,性質是「顛覆國家政權」罪名;然後在政治上、思想上、法律上逐點加以嚴厲批判,甚至深挖其思想根源、社會根源……以一系列言之有物、大義凜然的「批袁檄文」來顯示你容海恩的「立塲堅定,旗幟鮮明」,這才是正路!然而,香港市民未見容海恩口誅筆伐有何表現,卻見她罔顧「無罪推定」的普通法原則,明明袁弓夷尚未捕、未審、未判就急不及待拋出一紙「脫離爺媳關係」廣告,完全失去焦點,在政治上是幼稚的,在社會影響上是惡劣的! 

本人年青時在內地親身經歷過「階級鬥爭為綱」和文革的苦難歲月。眼見多少被劃為「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右派分子、資本家、走資派」即所謂「黑七類」家屬被迫著「劃清界線」,搞「親不親,綫上分」一套,造成許多「黑七類」家庭成員為「劃清界線」而六親不認「脱離關係」的倫理慘劇。紅二代劉濤(女)貼老爸國家主席劉少奇大字報,痛斥其為「大叛徒」;薄熙來為「向毛主席表忠」,在批鬥大會居然拳打腳踢親手毆傷父親革命元老薄一波;周恩來脅於江青淫威,親自批準逮捕自己義女、烈士遺孤孫維世致其在獄中慘死⋯⋯這些只講黨性、階級性不講人性、人倫的所謂「劃清界線」的歷史悲劇,是不可磨滅的民族心靈創傷。中國內地隨著打倒「四人幫」之後,平反冤假錯案、為「黑七類」摘帽、全盤否定文革、中止「階級鬥爭為綱」、開啟「經濟建設為中心」、搞改革開放,上述帶有「階級鬥爭為綱」烙印的「脫離關係」的違背倫常做法也被掃進歷史垃圾堆!

人們萬萬想不到,在基本法莊嚴規定「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的香港,竟然出現容海恩這類「凡事左三分」的政客,把內地「階級鬥爭為綱」、「文革造反」那一套搬來香港,令一國两制變形、走様,令香港市民和國際社會更加看淡一國兩制前景,真是今夕何夕!

再次奉勸容大律師: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都不曾與「國民黨反動派頭子」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脫離姐妹關係」!如果袁弓夷證據確鑿被審被判「顛覆國家政權」罪名成立,你大可以在政治上、思想上與他劃清界線,加以批判;至於「脫離爺媳關係」的鬧劇,徒然是「階級鬥爭為綱」借屍還魂,毒化一國兩制氛圍,免了吧!

三十年前,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有遺訓:中國要警惕右,主要防止「左」。一國兩制何嘗不是如此!

2022年8月1日 星期一

從統計學角度談關聯性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表示,疫苗的異常反應要由多學科專家組成的專家組,根據調查的內容進行分析和判斷,判斷不良反應需要考慮六個方面。首先是時間上的關聯;第二是要具備生物學合理性,例如減毒活疫苗一般不給具有免疫缺陷的人接種;第三是關聯的強度,通過統計學分析要有顯著性差異;第四是異常反應的發生本身也具備規律性,如劑量較大的疫苗導致發熱的可能性就更高;第五是關聯上的一致性,即打了疫苗的這些人是否出現了類似的症狀和疾病,症狀是否高於基線水平;第六是關聯的特異性,即疫苗是否是唯一的因素。

另外,台灣今年1月也傳出類似個案,個案接種BNT或阿斯利康(AZ)疫苗後皆發燒,後診斷血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當時回應,目前文獻並無收到有關血癌跟新冠疫苗相關個案,請醫師協助通報後,會再收集資料,若有需要會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協助。指揮官陳時中則說,當一個疫苗或藥物使用非常廣,必然碰到一些本來就會產生的疾病,「但那是一個時序關聯,要認定為因果關係皆須專業判定。」

原文網址: 內地多人控打完疫苗患血癌 官方稱待判斷 許樹昌答01:兩者無關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775654

2022年7月31日 星期日

アジア四小龍

アジア四小龍(アジアよんしょうりゅう〈アジアスーシャオロン〉、亞洲四小龍亚洲四小龙朝鮮語아시아의 네 마리 용)もしくはアジアの4頭の虎(アジアのよんとうのとら、英語Four Asian Tigers)とは、韓国台湾香港シンガポールの高度な市場経済及び先進経済に関連して用いられる用語である。これらの国・地域は年7%を超える異例の高成長率の維持及び1960年初頭 (香港は1950年代半ば) から1990年代までの急速な工業化で知られる。なお「小龍」という呼称は本概念の提唱当時、既に高度経済成長を遂げ先進国となっていた日本を「アジア唯一の大龍」に見立て、それに次ぐという意味合いで名づけられた。21世紀までには前記の国・地域は競争上の優位性に特化し、先進国・地域及び高所得国・地域に発展した。例えば、香港及びシンガポールは世界をリードする国際金融センターであるのに対し、韓国及び台湾は製造情報技術で世界をリードしている。こうした経済的成功談は、多くの発展途上国の、特にTiger Cub Economiesの模範としての役割を果たしてきた。

空屋筆記: 「你這個撿尾刀!」

轉載: 《空屋筆記-免費的自由》,2022年7月27日

「能成功受孕的精子只是剛好撿到尾刀」

從小我們都被灌輸說精子能夠成功受孕,是跟數億個精子競爭中脫穎而出,只有最快最強壯的精子才能夠成功受精。
⠀⠀
大人們用這樣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從開始就是一場競爭遊戲,你不幹掉別人,就等著輸掉遊戲,所以,你也要努力贏過其他人。
⠀⠀
但其實精子卵子根本就不是這樣子受孕的。(被冤枉的精子跟卵子)
⠀⠀
如果只要有一個最快最強壯的精子就能夠成功受孕,那為什麼睪丸要生產那麼多精子,而不試著生產少量更強更壯的菁英精子呢?
⠀⠀
只要游的最快,找到通往卵子的路徑,最先抵達卵子的精子,就能夠成功受精嗎?
⠀⠀
沒有,他們會死掉。那些先到的精子都死了,犧牲了。
⠀⠀
精卵受精其實並不是一場競爭遊戲。可能更像是一群勇者聯合起來要合力克服障礙打倒大魔王才能夠成功破關解救公主的合作遊戲。
⠀⠀
最先抵達的精子根本無法穿過卵子的外殼,精子們會嘗試著用頭上的蛋白酶去溶解卵子的外殼,試著鑽出一個孔洞,蛋白酶用完了,精子力竭死了,可能連一個小縫都沒有,就要由其他精子接上繼續進攻。(畢竟卵子的體積比精子大了不只數萬倍.....)
⠀⠀
好不容易,經過前面一連串無數精子的犧牲,就會出現一個精子剛好經過已經穿好孔的外殼,成功跟卵子結合,接著呢,卵子就會瞬間鞏固外殼,不再讓任何精子進入。
⠀⠀
所以,如果你問那顆精子為什麼能夠成功受孕。
⠀⠀
不是因為他游得比較快,不是因為他比較強壯,也不是因為他比較優秀,他跟其他沒有成功受孕的精子兄弟們比起來,硬要說的話,他就只是個比較幸運的尾刀仔而已。
⠀⠀
重點是,他要擁有如此的幸運,必須依賴前面所有精子的付出,要感謝前面無數個精子擋下白血球,無數個精子探路,無數個精子協助突破卵子,最後還要感謝卵子不嫌棄。(聽說這超重要,卵子是會挑精子的,跟媽媽本身喜不喜歡那個人無關)
⠀⠀
如果沒有其他精子的協助跟犧牲,那個幸運的精子根本沒有機會成功受精。
⠀⠀
這也是為什麼,當代精子濃度會那麼嚴重的影響受孕機率,因為,如果精子濃度不夠,就算那些精子游的再快,都沒有辦法有足夠的數量攻破卵子的外殼。
⠀⠀
所以,我並不認為小孩一出生下來就是要跟人們競爭的。對我來說,每一個孩子的出生,都伴隨著無數的犧牲跟成全。
⠀⠀
合作,才是他們得以來到這個世上的關鍵啊。
⠀⠀
我認為這樣的故事,比原本課本上寫的動人多了。
⠀⠀
所以,下次你見到剛出生的寶寶,不要叫他去跟別人競爭,溫柔地看看他純真的臉龐,然後對他輕輕地說一聲:「歡迎來到這個世界,你這個撿尾刀的。」

2022年7月25日 星期一

馮睎乾: 這算不算「辱華」?

〔轉載: 「馮睎乾十三維度」,2022年7月25日〕

這清華教授有穿內褲嗎?

這兩天在網上看見一張圖,似乎是中国人製作的,圖中一群年輕人列隊合照,男穿中山裝,女穿旗袍,並配上簡體字說「大学生毕业照拒绝学士服」,及「清华院长彭林教授拒绝穿学位服:我是中国培养出来的,我不穿洋装」。

很多人以為照片大學生來自清華,我查一查,發現不是。這張照片早於2013年6月3日就在《人民網》刊登了,內文明言是「南京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92班的畢業生」;翻開圖集,那貌似夜場廣告照片的只是其中一張,另外有些相片是穿學士服的。今天網上圖片說「大学生毕业照拒绝学士服」,似是誤導(注1)。

    
不過清華教授彭林拒穿西洋學士服那句話,倒是真的。大陸多個媒體均報道彭林發表過以下一番偉論:

「中国的本科碩士博士畢業,學位服都是西方的,而這個學位服是基督教的教袍轉變過來的,所以我從來不拍這個學位照的(⋯⋯)我在中国畢業,我是中国培養的,我為什麼穿一套這樣的衣服,這個衣服你不要覺得簡單,它背後的東西其實很多,我認同什麼,我穿什麼樣的衣服(⋯⋯)」(注2)

吓,大學也是西方學制,中国人不該吃這一套,何不復興科舉呢?

翻查資料,這彭林教授來頭不少,他現為清華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兼經學研究中心主任,「常年從事中國古代史、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儒家經典的教學與研究。」(注3)既然是中國古代史教授,彭林理應知道,三角褲是洋人發明,從前中國人是不穿的。那麼彭林穿不穿底褲呢?

即使穿底褲,彭林也要留意款式才好。以前的褲子寫作「袴」或「絝」(粵音一樣讀「褲」),大家通常叫「脛衣」(見《說文》)。脛衣只有兩個褲筒,沒有襠,穿的時候就用繩子繫在腰間,這才是中國人的正宗「內褲」,象徵他們最貼身的「文化認同」。按彭林的邏輯,「我認同什麼,我穿什麼樣的衣服」,若他不穿這種無襠袴,就是表裏不一的騙子了。

隨便搜一下,就發現這個清華教授歷年來胡說八道的鬼話也真不少。例如2019年彭林在東南大學做了一場講座,指現代人很多習慣「失禮」,比如稱呼丈夫為「老公」是不雅的,因為「老公」在古代是對太監的稱呼,並引了《紅樓夢》佐證。(注4)

看到這裏,我建議你先忘掉說話者是清華大學歷史教授,只憑常識想一想:究竟這種講法有何問題?

我首先想到的是:按照彭林教授的邏輯,我們用「先生」稱呼別人也是失禮——看過《海上花》小說都知道,「先生」是晚清長三堂子對妓女的稱呼啊。

援引《紅樓夢》這部滿清小說,根本無法證明「古代」稱「老公」即指太監。其實只要查一查辭典,彭林就知道婦女用「老公」稱丈夫,早見於宋、元。例如宋人話本小說《錯斬崔寧》:「你在京中娶了一箇小老婆,我在家中也嫁了箇小老公。」元人楊顯之《酷寒亭》第三折:「我老公不在家,我和你永遠做夫妻,可不受用。」

彭林也沒告訴你,以「老公」稱呼太監,是遲至明、清才出現的用法,而明、清人亦繼續用「老公」稱呼丈夫,並不覺得有問題。然則現代人講「老公」又有何失禮呢?譁眾取寵,賣弄內容農場水平的偽知識,還要裝模作樣大談「中國文化」,這才是徹頭徹尾的失禮。

沒文化其實不可怕,真可怕的,是沒文化者居然是個清華教授,而出錯的還是自己老本行。回想百年前中國,雖不免內憂外患,但清華園蛟騰鳳起,尚有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梁啟超諸教授,讓人悠然神往,但在今天這個號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中華文化」竟由彭林之流發揚光大,這算不算「辱華」?


1
https://bit.ly/3zvAD11

2
https://bit.ly/3zy1ucZ

3
https://bit.ly/3zvVjpG

4
https://bit.ly/3BbdKRP


建立健康習慣的方法

摘錄自《好治癒365日全健行動手冊》

怎樣有效建立健康新習慣?

有時我們會對一些健康行動躍躍欲試,要吃得健康、要做運動、要斷捨離……奈何總是三分鐘熱度,試過一兩次便半途而廢。

建立新習慣是需要技巧的,透過有策略的提醒、行動和獎勵辦法,可讓目標行為變得輕鬆並能自動化完成。

1️⃣  訂立具體的目標
先設立明確可行的目標和行動策略,有助持之以恆地執行習慣與評估進度。你是想做運動?還是隔天做15鐘核心訓練運動?試用SMART目標訂立法吧! 
S:Specific(具體的)——訂立具體明確並切合個人需要的目標
M:Measurable (可測量)——將目標量化,方便評估進度
A:Achievable(可達成)——應符合個人能力範圍和外在因素限制
R:Realistic(實際的)——目標需要合理和切合實際需要
T:Time-based(有時限)——為目標設下需要達成的時限

🌟符合SMART法則的新習慣養成目標:e.g. 這個月會設「飲水鬧鐘」提醒自己每天喝足兩公升水

2️⃣ 融入日常習慣
善用每天都會做的固有習慣,加入新的步驟,就可減低忘記完成新習慣的機會。譬如你想每天花少許時間練習靜觀,可利用每天刷牙兩次的時間,覺察刷牙時的五感感受;亦可每次洗澡時按摩身體,放鬆肌肉。

3️⃣ 善用視覺提示
於每天會經過的當眼位置擺放提示,如浴室鏡上、雪櫃門上、大門上、手機桌面加入新習慣提示,利用鮮艷顏色便利貼令提示更顯眼,而提醒字句最好簡短直接,例如在浴室鏡寫上「專心刷牙」、在書架設提示「閱後放回原位」! 

4️⃣ 誘惑綑綁法
利用心理暗示方式,將一樣想做的事與一樣需要完成的事綑綁式同時進行,那麼你想完成「喜歡的事」之慾望會驅使你同時完成「需要做的事」。比方說你想養成的習慣是每天踩單車機30分鐘,而你平時喜愛追劇,便可將「踩單車機」和「追劇」兩個行動綑綁在一起同時進行,以對「追劇」的喜愛提升「踩單車機」的動力。

5️⃣ 讓行動變得輕而易舉
總是有無限藉口讓你無法實踐新習慣?嘗試將窒礙你完成行動的因素排除,令實踐新習慣的動線更順暢。由環境開始作出改變,例如將一個裝滿清水的大水瓶擺放在桌上隨手可拿取之處,再將其他高糖飲品存放於難以觸及的櫃子深處,以提升你多喝清水的動力。

另外,亦可善用兩分鐘法則,將健康行動縮減至可以於兩分鐘內完成。簡易不費勁的小行動讓你更有動力踏出第一步及持續下去,待成功養成習慣後,再提升行動的難度。

6️⃣ 適時給予獎勵
適時獎賞可增添成功及滿足感,強化你下次完成習慣的慾望。獎勵自己時需留意時機,最理想是剛完成行動後立即獎賞,以加強獎勵和行動的心理聯繫。另外,獎勵的大小應與行動的成效或你所投放的努力成正比,小行動有小獎勵,而當你完成了難度較高的行動,再將獎勵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