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5日 星期一

馮睎乾: 這算不算「辱華」?

〔轉載: 「馮睎乾十三維度」,2022年7月25日〕

這清華教授有穿內褲嗎?

這兩天在網上看見一張圖,似乎是中国人製作的,圖中一群年輕人列隊合照,男穿中山裝,女穿旗袍,並配上簡體字說「大学生毕业照拒绝学士服」,及「清华院长彭林教授拒绝穿学位服:我是中国培养出来的,我不穿洋装」。

很多人以為照片大學生來自清華,我查一查,發現不是。這張照片早於2013年6月3日就在《人民網》刊登了,內文明言是「南京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92班的畢業生」;翻開圖集,那貌似夜場廣告照片的只是其中一張,另外有些相片是穿學士服的。今天網上圖片說「大学生毕业照拒绝学士服」,似是誤導(注1)。

    
不過清華教授彭林拒穿西洋學士服那句話,倒是真的。大陸多個媒體均報道彭林發表過以下一番偉論:

「中国的本科碩士博士畢業,學位服都是西方的,而這個學位服是基督教的教袍轉變過來的,所以我從來不拍這個學位照的(⋯⋯)我在中国畢業,我是中国培養的,我為什麼穿一套這樣的衣服,這個衣服你不要覺得簡單,它背後的東西其實很多,我認同什麼,我穿什麼樣的衣服(⋯⋯)」(注2)

吓,大學也是西方學制,中国人不該吃這一套,何不復興科舉呢?

翻查資料,這彭林教授來頭不少,他現為清華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兼經學研究中心主任,「常年從事中國古代史、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儒家經典的教學與研究。」(注3)既然是中國古代史教授,彭林理應知道,三角褲是洋人發明,從前中國人是不穿的。那麼彭林穿不穿底褲呢?

即使穿底褲,彭林也要留意款式才好。以前的褲子寫作「袴」或「絝」(粵音一樣讀「褲」),大家通常叫「脛衣」(見《說文》)。脛衣只有兩個褲筒,沒有襠,穿的時候就用繩子繫在腰間,這才是中國人的正宗「內褲」,象徵他們最貼身的「文化認同」。按彭林的邏輯,「我認同什麼,我穿什麼樣的衣服」,若他不穿這種無襠袴,就是表裏不一的騙子了。

隨便搜一下,就發現這個清華教授歷年來胡說八道的鬼話也真不少。例如2019年彭林在東南大學做了一場講座,指現代人很多習慣「失禮」,比如稱呼丈夫為「老公」是不雅的,因為「老公」在古代是對太監的稱呼,並引了《紅樓夢》佐證。(注4)

看到這裏,我建議你先忘掉說話者是清華大學歷史教授,只憑常識想一想:究竟這種講法有何問題?

我首先想到的是:按照彭林教授的邏輯,我們用「先生」稱呼別人也是失禮——看過《海上花》小說都知道,「先生」是晚清長三堂子對妓女的稱呼啊。

援引《紅樓夢》這部滿清小說,根本無法證明「古代」稱「老公」即指太監。其實只要查一查辭典,彭林就知道婦女用「老公」稱丈夫,早見於宋、元。例如宋人話本小說《錯斬崔寧》:「你在京中娶了一箇小老婆,我在家中也嫁了箇小老公。」元人楊顯之《酷寒亭》第三折:「我老公不在家,我和你永遠做夫妻,可不受用。」

彭林也沒告訴你,以「老公」稱呼太監,是遲至明、清才出現的用法,而明、清人亦繼續用「老公」稱呼丈夫,並不覺得有問題。然則現代人講「老公」又有何失禮呢?譁眾取寵,賣弄內容農場水平的偽知識,還要裝模作樣大談「中國文化」,這才是徹頭徹尾的失禮。

沒文化其實不可怕,真可怕的,是沒文化者居然是個清華教授,而出錯的還是自己老本行。回想百年前中國,雖不免內憂外患,但清華園蛟騰鳳起,尚有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梁啟超諸教授,讓人悠然神往,但在今天這個號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中華文化」竟由彭林之流發揚光大,這算不算「辱華」?


1
https://bit.ly/3zvAD11

2
https://bit.ly/3zy1ucZ

3
https://bit.ly/3zvVjpG

4
https://bit.ly/3BbdKRP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