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7日 星期日

愛國好比談戀愛

自從日本某北海道拉麵師傅進駐太古城後,每天慕名而來光顧的食客都在店外擠得水洩不通。店子的座位不多,關門時間為晚上十時,然而店子早在晚上七時半已立了告示限制人流,即是說,七時半之後到場的均一概拒諸門外。也難怪,七時半排最後的要輪候兩個小時,即九時半才可以入座,為的是一個拉麵,一碗小小的木魚飯。店員說平日下午五時半後入場基本上都要排半個小時以上,假日更不用多問。香港人愛日本國之風,從蜂擁排隊輪候吃拉麵一景,可見一斑。

香港推行甚麼「愛國教育」,不過是紙上談兵。愛一個國家好比兩個人談戀愛,至少是一個人一廂情願的暗戀對方,何需煽風點火,或是強人所難?一個男人要是喜歡一個女人,是不需要第三者介入催生起來的;相反,對著一個坐下來便八字腿,在公眾場所剪指甲、挖鼻孔的黃面婆,縱使費盡三寸不爛之舌,也終究徒勞無功。不喜歡就永遠合不來,愛一個國家就是這回事。要不是拉麵店的人七時半出來控制人群,店外即便繞了多少個大圈,排滿「求麵若渴」的人,一定有許多人願意繼續等下去,管他要排上三個小時、五個小時,以至通宵達旦一直排下去......香港人一向喜歡排隊,買房子要排隊,買紀念郵票和鈔票要排隊,買一副麻將牌要排,拿一個值港幣兩元的鑰匙扣要排,就是輪候旺角的時鐘酒店,一樣好不熱鬧。到時鐘酒店敦倫一個小時也要排隊?不相信的話,每逢周末前夕七時半至八時半開始,到旺角登打士街一帶冶遊,便知道此話非虛。飽暖思淫慾,不論是食慾、購買慾、佔有慾還是那話兒的,都反映香港人貪婪無厭的小民心態。

看香港人愛國,必須要問清楚是愛甚麼國,才不致會錯意。晚上十一時的太古城日資超市裏,攜老及幼,萬頭鑽動,人流如鯽,香港人心裏面愛的是甚麼國,喜歡甚麼來頭的文化和貨色,一目了然。主張「愛中國」的人無需要虛偽掩飾,問問自己,自己的子女將來到哪兒讀大學最好?古人云:「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撫心自問,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

同一個世界 滅絕其他的夢想

「為防範各地上訪(請願)人員奧運期間蜂擁來北京發生意外 事故,國家信訪中心近日內部實行『上訪即遣返』政策。有上訪者投訴,北京公安特在信訪中心內設置「口袋陣」,以接待上訪為名,把上訪者哄入特別通道,實行『請君入甕』,再集中遣返。一名來自重慶上訪者因抗拒遣返,竟被公安圍毆多處受傷 。

「國家信訪中心值班室工作人員昨晚在回應本報記者電話查詢時,表示對相關情況並不知情。向本報投訴的范定先,68歲,是重慶銅梁縣退休幹部,因退休待遇問題來京上訪多年。

「他昨日向記者表示,周一(21日)早8時許,他在國家信訪局排了4小時隊後獲得接待,填過表後工作人員對他說,『你的問題我們解決不了,可以替你反映一下,你回去聽信吧。』范順著原路往外走,大堂保安卻要他走後門離開。范從後門下了樓梯進入一條小巷,走不遠來到一個天井,裏面密密麻麻聚集了400、500名上訪者,四周都是全副武裝的公安和保安。一名公安現場宣布,為奧運保安需要,上訪人員在國務院信訪局上訪後要立即遣返原居地,不能在北京停留,希望大家配合政府措施。范因要謢送13歲侄子去東北,不能離京,忙向警官說明自己情況。對方卻斷然拒絕,『不行,什麼理由都不行!』范定先爭辯說,『我是合法上訪,又沒有危害國家安全,憑什麼不讓我走?』半小時後,現場只有他一人未上車。據范說,此時公安、保安一擁而上,對他拳打腳踢,強行抬上車,他的頭、肘和腿都受傷,血流披面。到了久敬莊救濟中心,當地公安以不合作為由要關他禁閉。范因忍無可忍,撞向牆壁打算自殺,現場公安怕出命案,只得將他釋放。

「北京馬家樓救濟中心主要承擔外地來北京上訪者的接濟、勸返、分流處置工作。據從那裏出來的上訪者透露,中心內十分擁擠,環境惡劣,飲水食物供應不足,訪民有病也繼續關押。近年由於此處人滿為患,當局在北京大紅門新設久敬莊中心作同樣用途。」
(轉載《明報》中國版,2008.7.24)

假如以上報道所說的是真的話,則政府主張「不要將奧運和政治扯上關係」只不過是一句荒唐、有名無實的口號罷了。想到當局不斷推銷的一句話「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香港居然還採用簡體字做廣告,獻媚拍馬之風已溢於言表),說白了其意涵原來是「同一個世界 滅絕其他的夢想」。2008年5月26日香港樞機主教陳日君曾接受《意大利時報》《La Stampa》訪問時發出「危險」警告,憂慮中國民族主義逐漸增長,恐怕朝向法西斯主義發展。向來那番警告雖然沉重,但看來又不失居安思危的道理。

2008年7月12日 星期六

蘋論:中國人是優秀,還是迷失?

最近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 ,在網絡推薦一篇美國蘭德公司對中國現狀的分析報告 ,卻把大多數中國人形 容為在十字路口「像迷失的狗一樣不知何去何從」。

蘭德公司,RAND是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的縮寫 ,是一個非牟利的調研機構 。筆者在 RAND的網頁上暫時找不到胡 授介紹的這篇文章的原文,但譯文所作的陳述 ,則極像是外國人對中國的觀察 。而所作觀察,又使胡教授「深感敬佩」,因此,值得作一簡介。

分析報告不帶惡意,它開頭就說,如果20世紀中國是一個富裕和統一的國家 ,能夠阻止日本侵略,珍珠港事件就不會發生,美國和整個世界就不會為中國的弱小付出慘重代價。因此,「世界需要健康的中國 」 。

接着 ,文章分析中國的經濟發展和以低價生活必需品提供給美國,為美國人的生活水平作出貢獻 。但發展付 出環境與人性的代價 。文章接着對中國人作出診斷:

中國人缺乏誠信和社會責任感。中國人不了解他們作為社會個體應該對國家和社會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中國人 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道德觀導致自私、冷酷,並成為阻礙中國社會向前發展的最關鍵因素。中國從來就沒有成為法制社會,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與遵守行為格格不入。中國人老想走捷徑。他們不明白:成就來自於努力工作和犧牲。中國人傾向於索取而不給予。大多數中國人從來就沒有學到過甚麼是體面和尊敬的生活意義。「面子」是中國人心理最基本的組成部份,是中國人難以克服的障礙。

中國人沒有勇氣追求他們認為正確的事情。他們沒有從錯誤中篩選正確事物的能力。中國人習慣接受廉價和免費的事物,他們總是夢想奇蹟或者好運,想要不勞而穫[獲]。中國大規模生產的便宜產品,降低了輸入這些產品的地區的商業信用度。中國擴大生產的同時喪失寶貴資源,也嚴重污染環境。使中國變為世界上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國家。中國正遭受資本主義兩大邪惡的折磨,即環境破壞和人性喪失。中國人對西方的技術和產品狂熱追求,卻對西方管理文化所強調的坦率、直接、誠實這些品德漠不關心。中國文化不鼓勵敢於冒險這種優良品質。大多數中國人不懂得「精神靈性」、「自由信仰」、「心智健康」這些概念。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專注於動物本能對性和食物那點貪婪可憐的欲望上。

中國人受教育不是為了尋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品質,而只是身份和顯赫地位的象徵和標誌。他們中的大多數只不過是一群僅僅通曉考試卻從不關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中國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氣和正直的純正品性。所以,大多數中國人,包括受過教育的人都徘徊在精神和內心世界的十字路口,像迷失的狗一樣不知何去何從。

胡星斗教授推介這份分析報告的同時,也指出報告沒有講出中國人沉淪的原因,「其實原因很簡單─ ─兩千多年的人治和專制體制、謊言與暴力的政治」。災民「沒有怨天尤人」,因為他們在專制體制下,沒有「怨天尤人」的權利,他們無法反抗,被迫「善良」,而其實是認命,被迫在苦中「樂觀」。中國人聰明但沒有勇氣,麻木、自私、專注動物的食與性,都是長期處於專權政治下形成的自衞本能,用胡教授的話說:「一切都是政治體制的錯」。這是「優秀」嗎? 還是可憐、迷失?

(李怡,Hong Kong Apple Daily, 2008.7.12)

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

讀書的美學

讀書要講分門別類,家裏的藏書,大致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關於工作的工具書,字典、語法書、語言知識、教育理論等等,有人說這是一個人的專業領域,但「專業」二字太重太虛,用濫了,有些不著邊際,甚至有點虛惘。叫它做工具書,無非是因為它是用來混飯糊口的工具;第二類是閒書,用來調劑生命,平衡心理。每個人大概有點心理病,甚或有些潛藏的精神問題,看一點鐵路知識的書籍、看一點介紹舊建築、講解古都逸事遺聞的讀物,都可以平衡日間匆忙的步伐,洗滌乾燥枯竭的心靈;第三類是睡前的安眠藥,或是甜蜜夢境的催情劑,看一點中國文學、哲學書籍,可以讓浮動不安的情緒得以安伏,讓躁動的腦袋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最後一類是上廁所時的手邊書,應當放在書架上不太高的地方,最好靠近架邊一角,肚子蠱惑蠕動之際,隨手一撿,當下即是,讓那十五分鐘空檔無事的瞬間有了著落。有些人在那個當下選擇看報紙,看雜誌,但那不是書,是資訊和情報。理想的手邊書,應該是外語課本,或是小說隨筆也可以,總之能啟發思維,需要腦筋作理解消化的最理想,因為那十五分鐘最能集中精神,記憶操作也特別清醒。學懂甚麼時候看些甚麼書,是一種美學。

讀書需要每天讀,管他是讀一小頁,看看幾幀圖片的說明也好。蘇東坡的好友黃山谷曾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今天愛上網穿梭天下的人很多,足不出戶能知天下事,著實是一件快事,但這份快感始終無法取代用手摩挲書扉的樂趣,每個段落,與書的頁首頁尾之間有一個井然的理序,尤其是直版書,與書邊構作成一個美的和諧。日本書、台版書保留了東方文字的閱讀理趣,從右方揭起,一排排由上而下,上下而求索,將漢字的工整穩重展現眼前。近年香港出版的新書雖然在印刷上有了進步,至少訂裝頁不像九十年代的「韋編三絕」,由中間起首一張張的脫下來。然而橫排的書看起來與電腦螢光幕有許多雷同之處,難怪許多人享受不到閱讀古書的樂趣了。說它古,不說它舊,自是因為古書是直排的,有其優美處,說它舊的話,未免對古書不夠尊重了。褻瀆了書的尊嚴的話,講讀書的美學就失去了底蘊。

2008年6月14日 星期六

旁若無人的極致

穿著有領衛衣,衣服卻緊緊纏在褲子裏,拖著一雙白色球鞋,背上一個大背包的二十來歲青年,步履匆匆走進Pacific Coffee,箭步衝進洗手間。佔著全店僅有的洗手間十數分鐘,才施施然走出來,環顧四周安放的電腦,若無其事,坐在其中的一台電腦前,在網上的討論區留連閒著。

由始至終,這個望之頗似人君的伙子,並沒有購買任何店子裏的食品和飲品,真的是空手而來,空手而去。有一個外國胖漢上前,其實並沒有使用電腦之意,只是瞥了電腦一眼,那青年就張口叫他可以使用旁邊的另一台電腦。有這樣的臉皮使用店子的電腦,跟吃霸王餐的刁民相若幾何?即使要吃霸王餐,有辨別對錯能力的人當會小心奕奕,有所顧忌,像他這樣想當然的左顧右盼,用這台電腦不足十分鐘,或許嫌它速度不夠快,便換個位子使用另一台;一會兒,又嫌這台電腦比之前那一台更不濟,於是又返回剛才的座位。這樣肆無忌憚不在話下,居然還有資格開口叫其他買了咖啡的客人使用另一台電腦,這就是現今香港新一代人的世態吧。

有趣的是,店子裏的職員明明與青年打開正著,卻沒有一個加以理會。到這個地步終於明白「搭便車」的好處了,左閃右避,畏首畏尾,反而會有嫌疑,遭人白眼;我行我素,橫衝直撞,像自己家裏的洗手間自出自入,理所當然使用收銀台對面的電腦,就沒有人會認為有甚麼問題了。幹這些事情的人,心中沒有羞愧,沒有忌諱,守店子的人不會為老闆經營設想做一點事,結果用免費電腦外借洗手間的人可以旁若無人,一眾店員也同樣以眼還眼,旁若無人。旁若無人的極致,並非新鮮事物。在香港這塊雜亂之地,隨處可見。這樣的情景,說它是香港社會的縮影,也不為過吧?反正打工的薪金卑微,才不在乎老闆的荷包,才不會冒生命危險前去干擾這些背包「電車男」。香港人早有這樣的常識了,你硬要去管,反而吃虧在眼前。去年北角某酒家有個頗有名氣的人士勸喻酒客不要在店裏吸煙,反遭圍毆。要不是那位人士有些江湖地位,定必不了了之,誰會介懷?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裏,才寄生肆無忌憚的刁民。由是觀之,「臭罌出臭草」這句話真有它的科學根據。從這個角度去看香港社會的話,則香港之異於臭罌,可謂幾希乎?

2008年5月27日 星期二

即時道歉 應記一功

東京成田機場一名海關職員因為測試一隻警犬偵查毒品的能力,暗地在抵達成田機場的香港人行李箱內放置價值港幣七萬多元的毒品,及後警犬沒有如期履行職務,行李箱隨該名香港人拿走,現時毒品下落不明。事情觸發許多香港人的不滿,直言要追究到底,香港旅遊業議會甚至考慮向日本政府抗議,認為日本海關這樣的舉動,會危及無辜香港市民的生命。同一天,香港報章披露,一名網民從自己家裏的電腦中,透過Foxy軟件搜尋了警方臥底探員的機密資料,令許多人擔心臥底探員的人身安全。

日本海關在事件發生後,第一時間通報傳媒,並且高度關注事態進展,又鄭而重之地向大眾道歉,充份體現日本當局承擔後果的義無反顧。當然,在不知情的前提下,擅自打開他人的財物,是不恰當的行為,然而,試問在封閉的國家裏,這樣的行為是否每天都在發生呢?此刻日本政府主動認錯,主動承擔責任,對行李的物主而言,並不如香港人所想的會招致殺身之禍,事件已通報全球的機場了,即使事主將行李箱帶往泰國、新加坡、汶萊以至中國大陸等地,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肯定不會構成人身安全威脅。香港人未免太多顧慮了。相反,香港多個公共機構、政府機構和執法部門,連番洩漏個人機密資料,在消息告之公眾之前,許多人已經可以從互聯網之中取得有關資料。已取得的資料,即使日後採取有效措施填補漏洞,失去了的私隱資料將永遠外洩,帶來不可彌補的禍害。故此東京成田機場的事件跟香港連串資料外洩事件兩者相較之下,何者帶來更大的問題?這次倘若不是該香港網民主動向外界揭露事件,恐怕受害人仍然懵然其中。

從來我們自以為互聯網的世界是一個安全的世界,這樣的假設是徹頭徹尾的錯誤。大多數電腦網絡從業員早就告訴我們,互聯網的世界是赤裸裸的將自己放進去的東西向世界公開的,只是我們自以為別人看不見而已,如同廣東話裏有句俗語說得好:「眼不見為乾淨」。日本海關以至全世界的海關或許在我們察覺之前,每天都在幹一些我們不能接受的舉動,是我們「眼不見為乾淨」,一直以為把關的人沒有理由幹這些不光彩的事情罷了。這種心態,其實跟掩耳盜鈴同出一轍。日本政府肯即時道歉,即時承擔後果,不會明明做錯了事,還左閃右避,推卸責任,這樣的政府實在應記一功。 

2008年5月23日 星期五

大陸互聯網的白色恐怖

大陸因應哀悼活動停止一切公共娛樂活動,就連網絡遊戲也一律禁止,令遼寧一個女生大感不快,於是在網絡裏辱罵災民,結果激起憤怒中國網民批評,並將其個人資料赤裸裸地公開。這名少女最後給公安部門拘捕。

以往許多人說網絡世界是虛擬(virtual)的世界,但在中國大陸,因為思想言論與大多數人不相同,即使在網絡上發表個人意見,也會因此而惹上官非,帶來真實的懲罰。一個缺乏言論自由的社會,除了沒有發佈言論的自由和出版的自由外,更因為一句激起民眾盛怒的說話,給人公開自己的出生年齡、照片、身份證號碼等等,然後輾轉在互聯網流傳,視個人私隱(privacy)如無物。最恐怖的,莫過於執法當局非但沒有保障國民的私隱安全,沒有保謢國民的私人資料隨意在網絡間公開,沒有檢控將個人資料在未經當事人同意下隨意發佈的一方,反而拘捕個人私隱受到侵犯的無知少女。說受害者無知,是因為她不知道大陸互聯網的恐怖,不知道大陸是沒有個人言論自由的權利。這兒不是文明國度,在文明的國度裏,即使我個人或者大多數人不同意她的觀點,反對她的看法,認為她的言論是錯誤的也好,我們都會保障說話者表達一己看法的權利。沒有這樣的自由,甚至因為在網絡裏說了一句話,便受到網民的監察,受到政府的監控,最後不知道觸犯了甚麼刑事罪行,給人捉拿了。在言論自由的文明國度的眼裏看,這叫做白色恐怖。不是嗎?被問及公安捉拿那位少女,究竟是根據甚麼法律依據時,有關部門並沒有透露,只表示「事件正調查中,稍後會公佈結果」(見AM730, p.4, 2008.5.23)。難道是因為如網民所說,一個普通人由於沒有「愛心」,就觸犯了刑事罪行?倪匡先生引用已故作家柏楊的說話,對中國人這種行為感到可悲:

「聖火在全球傳送期間,總有一批所謂愛國之士沿途打氣,而另一邊廂則總有人組織團隊示威,雙方甫一接觸,恍如仇人見面,往往發生激烈衝突,如南韓首爾一站,就有中國留學生向藏獨支持者動粗,甚至傷人。這種場面看在外國人眼中,實在可笑至極,難為仍有愛國人士,大聲疾呼:『順利完成,揚我國威。』可悲!可悲!

「已故名作家柏楊曾經以『醬缸文化』來形容中國人的行為,以又臭又黏的醬缸比喻中國文化,指醜陋的中國人缺乏人類應有的靈性。簡單四字,準確道出真實情況,叫人佩服。中國人與外國人猶如兩種不同生物,想將自己的一套向全世界推廣,試問豈會成功?在自由社會長大的人,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在中國人眼中往往是大逆不道的事;相反,中國人認為是正氣凜然的事,他們可能會覺得滑稽至極。亦即是廣東話所指的『水溝油』。意見不同,最佳的處理方法是『並存』,我不犯你,你不妨礙我。他有他支持藏獨,你有你鬧達賴喇嘛,大家互相表達自己的意見,何必你打我,我打你呢?」(載於AM730,p.6, 2008.5.23,倪匡口述,蔡俊健、戴子傑撰文)

習慣自由社會長大的人,要明白世界上有許多地方,包括中國在內,既不能容忍意見不同的人,也沒有個人私隱的意識,因此需要更珍惜言論自由的可貴。一個人一出生就享有言論自由,是上天給予的厚禮。香港也逐漸走向白色恐怖的一途,因為意見跟自己不同,因為價值觀和生活才性跟自己不同,就要拍攝對方的面孔,偷錄對方的說話和影像,然後放在網絡世界公諸於世,將憤怒化為踐踏對方的人格,讓對方成為失去私隱和尊嚴的受害者。如果到了這樣的田地,香港仍自稱是文明社會的話,實在當之有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