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0日 星期四

狀元的本質

(轉載: 《馮睎乾十三維度》,2023年7月19日。)

狀元的本質

今日DSE放榜,考獲七科5**的「狀元」只剩四位,比去年少七人,是DSE有史以來最少「狀元」的一屆。有記者問及原因,考評局秘書長魏向東說:「可能個別同學爭少少運氣,就冇攞到『狀元』。」魏向東又表示,不相信高材生均已離港。

成績最頂尖的學生,家境通常不錯,這些人是否「潤」了,大家心中有數,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公布「狀元」人數,其實也可能洩露「国家機密」,從而「說壞香港故事」,從而危害「国安」,為什麼港媒還樂此不疲報道呢?看了今屆一位「女狀元」的訪問,我好像明白了什麼。

據報道,該「女狀元」已獲英國大學醫科有條件取錄,但「仍在掙扎出國抑或留港」,她對記者說:「我覺得国安法下一定會更加有秩序,我見到現在香港同祖国linkage越來越多,例如有CEPA、一帶一路及大灣區,慢慢令香港及中国互相學習及合作,令經濟、衞生及不同方面一起蓬勃、發達。」

現在中国各項經濟數據、青年就業率,都是有目共睹的差,明顯步入經濟衰退,但「狀元」卻說香港將與中国「一起蓬勃、發達」,這到底是出於無知的低級紅,抑或旨在諷刺的高級黑,恕我看不透。但如果她真心覺得国安法下的香港這麼好,應該疊埋心水留港讀書,還要「掙扎」嗎?不由得想到從前中國狀元的本質問題。

眾所周知,「狀元」乃封建產物,指殿試第一的人。但什麼人才能中狀元呢?跟現代考生一樣,某程度的聰明才智是必然條件,但並非充分條件——相比起才學,更重要是得皇帝歡心。請勿忘記,明清考試又叫「制藝」,「制」指皇帝命令,「藝」指文藝,加起來即皇帝命作的文藝。可見誰中狀元,終究視乎誰最合皇帝心水。

清朝嘉慶年間,有一位狀元叫龍汝言,其事跡頗有趣。龍汝言是南方人,未第時住在某都統的家。有年嘉慶帝生日,都統循例要獻些詩文給皇上,叫「小貢」。龍汝言於是採集康熙、乾隆的詩句,纂成一小冊,讓都統獻給皇帝。嘉慶看了非常高興,特地召都統獎勵一番。

都統直言是龍汝言代作的,嘉慶帝更高興,說:「南方士子往往不屑讀先皇詩,此人熟讀如此,具見其愛君之誠。」馬上賜龍汝言為舉人,特准他參加會試。但龍在翌年會試落第了。嘉慶召見主考的總裁,說今年試卷的文章都不好。總裁告退後,暗問嘉慶的近侍,為什麼皇上對今年考卷這麼不滿?近侍答:「龍汝言落第耳!」

此事傳到試官們耳中,細思越恐——聖上破格提拔的人,居然落第,這不是打了皇帝的臉嗎?故事說到這裏,你該猜到結局:下次龍汝言應考,如有神助,會試高中,殿試第一,嘉慶帝龍顏大悅,喜道:「朕所賞果不謬也!」

明清科舉所考的,除了是否熟讀《四書》和朱熹注解外,誠如啟功在《說八股》所言,也是考士子能否用變着花樣的字句,挖空心思,把試官以《四書》文句硬生生拼湊出來的題目,「說全、說圓,說得天花亂墜。」啟功說,士子懂說謊、圓謊,才是可靠的官員材料,又舉「惟天為大,惟堯則之」一題為例,說:

「堯學天,誰知道,誰看到。如遇此題,也要寫得逼真活現,豈非圓謊!」

啟功寫八股文的作法,同時也點破了科舉的本質。從前所謂狀元,不管自身的品格如何,必具備極高超的說謊及圓謊能力,無論什麼不三不四的話題(如截搭題的「君夫人陽貨欲」,或「子曰」兩字),也可說得天花亂墜頭頭是道,這樣才能為皇帝或上級官員補鑊執屎。今時今日,什麼社會還需要這類「說謊專才」呢?

一個崇拜「狀元」的社會,到底是可悲的,不但代表民眾並未認清狀元的本質,總以為那是什麼「光宗耀祖」的大成就,也表示官方仍需要利用「狀元」的嘴巴和才智,把他們的謊言講得更圓滿、更動聽。

兩岸三地,現在似乎只有台灣不再量產「狀元」——幾年前起,學校已停止向媒體披露成績,而台灣實行「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後,考試成績也不再是升大學的唯一標準。

真正體現出現代文明,或與國際接軌的社會,都不需要「狀元」。我有個曾考10A的朋友也明白以上道理,所以每次我戲稱他「十優狀元」時,他總回敬我一句:「Diu你啦!」

2023年7月9日 星期日

原罪: 寫給我的野蠻女友(2009-2023)

寫給我的野蠻女友(2009-2023)

2009年12月25日,我迎來了人生第一位也很可能是最後一位貓女朋友。記得那時候在這個博客上留了一段文字,驚訝這貓女適應力超強,剛進家門一下子就搞清楚哪裡最舒適,哪裡是自己的地盤,瞬間便霸占了我的床,並據為己有。

從此,我開始了與這位野蠻女友的交往。

十四年一晃眼過去了,今天下午,是一個炎熱的夏日,我跪在她的身旁,陪伴她呼吸完最後一口氣,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離開了這個城市。

妳永遠是我心裡面最有個性、最乖巧、最懂得察言觀色的香港貓女。我知道妳病了,妳仍然為了遷就人類的環境,拖著疲憊的身軀,蹣跚地爬到人類的廁所大小便; 我知道妳疼我,在熬到生命的最盡頭,仍然用最後一股力氣,跳到我的跟前, 在我的懷裡共度最後的一個清晨。

十四年了,感激妳一路的照顧,每天送我出門,每晚在門口等我回來。妳的驟然而逝,帶來的痛楚是無聲無色的,在心口的最深處,留下一道傷痕。這說不出來的傷痛,叫做什麼?就是原罪。人有原罪,這股痛感,是贖罪的必要之惡。摸著你背上柔軟的毛,我最後一次親妳的額頭。妳的身體真的不再動了,妳就這樣離開我了,體溫和餘香猶在,眼睛不再閃爍,卻變成圓形堅實的藍寶石。

回憶帶來的痛楚是原罪,但我寧可一生背著這原罪,永遠的惦記著妳帶給我的歡欣。這不是幻影,而是實實在在的愛情。
這是為妳預備的最後晚餐,原諒我來不及讓妳還健在時好好品嚐。妳是我最刻骨銘心的毛女友。


Fuku,別了!妳在天國還能夠聽見我的呼喚嗎?

2023年7月7日 星期五

平開仄合、仄起平收

〔轉載:馮睎乾十三維度》,2023年7月7日〕

魂兮不復,絳帳風淒

晨早流流,手機「叮」了一聲,勉力睜開睡眼,點開電話,赫見一幅分成四格的圖片,每格皆白底黑字,四言兩句,還附有頭像,乍看像殯儀館花圈輓辭,又彷彿四塊墓碑(見附圖)。心裏不禁暗問:何方妖孽?細看頭像,原來是李家超、蔡若蓮等,晦氣,大吉利是!

馬上質問朋友K,有何居心,居然傳這張不祥的圖來?K答,今早揭報紙看到,想分享。原來睎那是所謂「2022至2023年度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的題辭,報紙還有專輯報道。看到李家超的題辭,忍不住要評兩句。

在我讀書的年代,學校實用文課已不教題辭了,因為你要寫出似樣的題辭,技術門檻頗高。所謂題辭,是用簡潔的文句,表達讚美、哀悼、慶賀、勉勵、警戒等意思。此體裁源自古代的頌贊箴銘,但捨繁就簡,具體而微。

一般而言,好的題辭有三大要求:一是切題,即內容切合對方身分、職業、年紀、性格等;二是辭雅,即務求措辭雅馴,立意精警,不俚俗,不矜奇,不生硬;三是音諧,要講究平仄,以四言句為例,須「平開仄合」或「仄起平收」,第二和四字平仄相對,才有悅耳之效。

試看李家超署名的題辭——當然是他人代筆的——「琢玉培才」沒問題,但「誠教固學」就不合格,理由有二。一者,「教」和「學」皆仄聲,已違「平開仄合」規則。二者,此四字是生造詞,辭不達意,我猜它想表達「熱『誠』地『教』導,並鞏『固』學生所『學』」的意思,但這寫法極其生硬,從前識字的人決不會這樣寫。

中文有「誠服」、「誠言」、「誠信」、「誠恐」,但沒有什麼「誠教」,兩字是硬造的。「固學」在文言文,多解「堅毅學習」,即使取《論語》「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之意(這兒「固」有兩解,一指「固蔽」,二指「穩固」,都講得通),解為「穩固所學」,也有明顯語病——「固學」是解「穩固(自己)所學」,而非「鞏固學生的知識」。所以「固學」也不通。

看了上述評論,你該明白我為什麼說題辭有頗高技術門檻,而學校也不會教吧?

今日的報紙除了印上幾塊「墓碑」,是日「教育界」新聞還有:「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立法會」上說,如果大學国民教育推行不善,大學要負上責任;也有「議員」表示,大學教資會及研資局的委員有太多來自五眼聯盟,建議「去英語化」,並從「国安法」角度審查學者背景云云。

上天垂象,又何止近幾日喪生的「文明之光」、「大家開心」和「大師級」呢?讀罷以上新聞,回頭再看那幾塊關於「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的「墓碑」,簡直毫無違和感。如果把題辭改為「魂兮不復,絳帳風淒」(注1),就完美呈現出時代精神了。


1 「絳帳」出《後漢書·馬融傳》:通儒馬融常坐高堂,設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後以「絳帳」指師長講學授徒的地方。

2023年7月2日 星期日

「文明之光」的死

〔轉載《馮睎乾十三維度》,2023年7月2日〕

26年來,老天爺都在「軟對抗」

昨天「七一」,沙田馬場傍晚舉行了一場「粵港盃」賽事,6號馬「文明之光」包尾,衝線後更倒臥不起,被職員用黑色屏障遮掩。馬會其後表示,「文明之光」心臟病發,搶救無效。

馬匹在比賽中傷亡,本屬尋常,但今日香港政府,不理會尋不尋常,只關注有否「犯上」。不禁想起特首李家超早前才說,「七一」是不容騎劫的日子,製造不良氣氛也要依法追究。

那麼一匹叫「文明之光」的馬,不早不晚,於「回歸」廿六周年日暴斃,是否居心叵測的境外勢力「老天爺」——有「老百姓」的社會,自然也有「老天爺」——惡意安排,要製造不良氣氛,傷害中国人的尊嚴呢?細心一想,這種觸霉頭的事已三番四次發生,每次都一樣「邪」。

例如1997年2月7日大年初一下午,尖沙咀舉行港英政府最後一個花車巡遊,親共團體派出一輛「香港明天更好」花車參加,駛至中間道交界,竟失控撞上行人路,導致1名英國女遊客死亡、31人受傷。

還有1997年那個斷了腳的「回歸寶鼎」,也為国家慶典營造了「不良氣氛」。易經的鼎卦,爻辭有一句「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完美詮釋了「回歸鼎」的凶兆,白話意思是:「鼎足斷了,裏面的食物都翻瀉出來,搞到一地都係(渥,即黏稠),慘。」預兆治港者力有未逮,將弄得一塌糊塗。

同樣是1997年,不得不提那匹叫「順利九七」的馬。中共接管香港後的首個賽馬日,在9月6日舉行,由如今纏綿病榻的董建華主持開幕禮。當日第七場賽事,「順利九七」和「歡笑」同時勝出,兆頭本來很好,想不到在9月24日夜馬第七場,「順利九七」居然包尾,賽後也像「文明之光」般倒臥地上,獸醫即時將「順利九七」人道毀滅。

如果要從怪力亂神角度看,「順利九七」之死自然代表香港「回歸」的結果,是「先吉後凶」、「有頭威冇尾陣」。由贏頭馬到跑包尾,相隔18天,令我聯想到1997的18年後,剛好是2015年。2015不單是「雨傘」發生後翌年,也是在這一年,時任特首梁振英將本來無人問津的「港獨」議題,炒熱到舉世皆知——之後一切,都是歷史。

不管科學家說什麼,傳統中國文化確實重視「天人感應」、「祥瑞」、「妖孽」等異象。從前中國人相信明君在上,則祥瑞紛至,如鳳凰來儀、麒麟出郊、天降甘露、地湧醴泉、景星照耀⋯⋯若昏君在位,則賢人隱而凶兆興,「大茀經霣、巨狄鬼信之妖發」。

然而「老天爺」由1997年至今,非但沒有「說好回歸故事」,反而常在「特別日子」製造不良氣氛,不知特區政府有何對策?今年「文明之光」暴斃,如果你懂得用梅花易數按牠死亡的時間起卦,更會發現「邪上加邪」:起卦的先天數剛好是「七」和「一」,而爻辭也恰巧跟馬有關(今晚我會在Patreon詳談那支是什麼卦)。

順帶一提,我似乎發現了一件比「文明之光」猝死更不尋常的事:平時最喜歡訪問「玄學家」、報道「玄學」觀點的《東方日報》,今次居然完全沒有報道「文明之光」死訊,真是世界變了。


2023年7月1日 星期六

為何金融界從業員不敢持太多港幣?

〔轉載:《馮睎乾十三維度》,2023年7月1日〕

特別日子,藍絲在熱烈討論移民

聽說今天是「特別日子」,我手機裏的「爱国」群組,情緒也特別高昂。文采飛揚的A先生,大清早就傳來兩首「詩」,題為「慶香港回歸廿六載」:

香港回歸喜洋洋,
由治入興賦新章。
萬水千山黨是情,
人民幸福謝中央。

祝願香港繁荣盛,
祖国母亲满山青。
七一回歸廿六載,
共建辉煌靠近平。

B、C先生等人看了,連聲稱讚,「好詩,好詩!」接着眾人互賀「七一快樂」、「七一安康」,諸如此類。在一片歌舞昇平的氣氛中,我忍不住問A:「@A 你唔係返咗加拿大咩?七一咁高興,又唔見你去大灣區慶祝?」

霎時鴉雀無聲。過了幾分鐘,A先生才回覆:「人在海外,唔代表我唔愛国。我愛国,所以我移民,因為祖国就好似初戀,你要離開咗,先會覺得佢特別好㗎嘛!」

B說:「講得好👍🏻所以我都就快走。」B先生是醫生,這幾年他跟許多行家一樣,都爭分奪秒想賺盡最後一桶金,然後便舉家移民。

我跟B說:「有咗国安法,香港吸引力唔係有增無減咩?」

B回覆:「睇你邊行啫,如果我做国安,何止吸引力大增,直情覺得遍地黃金。但你睇恆指上返30000點未?我見連C都要走,真係覺得差唔多喇。」

我問從事金融的C:「乜你都走?你咁愛国做乜要走?」

C:「我都冇晒錢,咪走囉。」

A:「吓,你破產?」

C:「唔係,不過啲港幣用得七七八八,就費事用美金換嘞。」

我問是什麼意思。C答:「我圈內好多朋友,只會keep一筆夠用三個月嘅港幣做生活費。用完,如果仲未走,咪再換多三個月囉。」

為什麼這樣麻煩?C只回了一句:「你估香港外匯儲備同聯繫匯率仲可以頂幾耐呢?」然後C傳來幾篇財經新聞和評論,都是關於人民幣的,有篇是他的朋友所寫。

近日人民幣走勢疲弱,有多個原因。例如烏克蘭戰爭爆發,俄羅斯因為受西方制裁,將貿易重點轉向中国,累積了大量人民幣盈餘,成為全球離岸人民幣第三大市場(第一是香港)。俄羅斯接着利用中国的銀行帳戶,在國際市場大手拋售人民幣,換取美元或歐元,由是給人民幣匯率構成壓力。

C先生的朋友是資深財經分析員,近日寫了一篇〈為何港幣即將壽終正寢?〉(注1),其觀點簡言之是這樣的:中国人民銀行與多國央行達成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包括阿根廷。今年5月,跟中国貿易不算頻繁的阿根廷,已用盡貨幣互換額度,將毫無價值的披索換成1650億元人民幣,然後在離岸市場大手賣出,統統兌成美金。

阿根廷為什麼這樣做?因為他們要透過貨幣息差套利。換言之,偉大的中国正以貨幣互換的名義,慷慨送美金給阿根廷這類國家。人民幣被拋售,自然貶值,為了穩定匯率,中国人民銀行只好賣出外匯,收緊海外人民幣流動性。

香港與中国也有貨幣互換協議,已提升至1200億美元(約合9400億港幣)。到了危急存亡之秋,犧牲香港外匯儲備來拯救人民幣,天經地義,至於聯繫匯率能否守住,當然無關痛癢。

大家看了文章後,A說:「唔使驚,国家經濟就快復甦,人民幣實會升返,邊度使香港去救吖?」

C:「冇錯,深圳寫字樓出租率,衰極都仲有60%,国家有希望嘅。唔講住啦,聽日飛,約咗朋友食飯,七一快樂!」


1
印和闐:為何港幣即將壽終正寢?
https://t.ly/eiZ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