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竹里館》 Sitting alone, in the hush of the bamboo; I thrum my lute, and whistle lingering notes. In the secrecy of the wood, no one can hear; Only the clear moon, comes to shine on me.” [Hut Among the Bamboos : Wang Wei (701-761A.D.]
2017年10月9日 星期一
2017年10月7日 星期六
2017年10月5日 星期四
2017年10月2日 星期一
「食七」、「解慰」、「纓紅」的典故
「解慰酒」及「纓紅宴」;好多人都以為同一樣嘢。
俗以為係「英雄」,其實正確名稱 「纓紅」,亦有典故。
按照廣東人傳統習俗,辦喪事後 (即先人上山後) ,家屬都會安排酒菜招待親朋戚友,如果葬禮後仍需要做法事,完成法事後設嘅酒菜叫做「解慰酒」。
食「解慰酒」指仍帶孝在身,直至守孝完畢至設「纓紅宴」。守孝時間通常係七七四十九日,因為每個「七」都會打齋(俗稱做七),法事過後,家屬都會招待親友飲食齋菜,期間俗稱「食七」,但仍有部份古老客家人、圍村人守孝一年至設「纓紅宴」脱孝。
「纓紅宴」,指家屬於先人下葬或火化後唔再做法事,其後家屬所設嘅酒菜叫做「纓紅宴」,現今社會大部份都人生活繁忙,通常選擇設「纓紅宴」,表示已脱孝。
「解慰酒」通常以七道素菜及一款糖水為一席,「解慰酒」通常將甜品作為第一道菜,次序倒轉食,意思希望將先人福蔭留俾子孫。
「纓紅宴」通常以八道葷菜及一款糖水為一席,如紅皮赤壯燒肉、東江油鹽雞....之後紅豆沙...等等。
「解慰酒」,故名思義食後能解憂傷、安慰。
「纓紅宴」,纓紅指纒繞紅事,食後能有纒繞不盡之紅事來。
2017年10月1日 星期日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