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日 星期一

「食七」、「解慰」、「纓紅」的典故

「解慰酒」及「纓紅宴」;好多人都以為同一樣嘢。 

俗以為係「英雄」,其實正確名稱 「纓紅」,亦有典故。 

按照廣東人傳統習俗,辦喪事後 (即先人上山後) ,家屬都會安排酒菜招待親朋戚友,如果葬禮後仍需要做法事,完成法事後設嘅酒菜叫做「解慰酒」。 

食「解慰酒」指仍帶孝在身,直至守孝完畢至設「纓紅宴」。守孝時間通常係七七四十九日,因為每個「七」都會打齋(俗稱做七),法事過後,家屬都會招待親友飲食齋菜,期間俗稱「食七」,但仍有部份古老客家人、圍村人守孝一年至設「纓紅宴」脱孝。 

「纓紅宴」,指家屬於先人下葬或火化後唔再做法事,其後家屬所設嘅酒菜叫做「纓紅宴」,現今社會大部份都人生活繁忙,通常選擇設「纓紅宴」,表示已脱孝。 

「解慰酒」通常以七道素菜及一款糖水為一席,「解慰酒」通常將甜品作為第一道菜,次序倒轉食,意思希望將先人福蔭留俾子孫。 

「纓紅宴」通常以八道葷菜及一款糖水為一席,如紅皮赤壯燒肉、東江油鹽雞....之後紅豆沙...等等。 

「解慰酒」,故名思義食後能解憂傷、安慰。

「纓紅宴」,纓紅指纒繞紅事,食後能有纒繞不盡之紅事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