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8日 星期一

顏純鈎:《蘋果》的最後一夜

蘋果不哀傷離別,香港不相信眼淚

      蘋果日報最後一夜,香港人百感交集。

       壹傳媒大樓內,竟沒有絲毫哀傷的情緒。留守到最後的員工,人人都情緒激昂,隨時聽到掌聲口號聲,隨處看到笑臉。大樓外聚集了前來支持的數百市民和傳媒,報館內外也是一片相互鼓勵和支持的呼聲。現場看過去,好像不是蘋果日報的最後一夜,而是最初的一日。

       看到一張張年輕的﹑真誠的﹑精神飽滿的面容,我更加體會到,我們香港人真是與別不同的族群。報館內外都以年輕人為主,他們沒有沮喪,沒有絕望,有的只是不屈的意志和打不死的精神。從習近平到駱惠寧,從老董到林鄭,都已是老朽之輩,他們如何和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鬥到最後?

       蘋果高層出來和支持者見面時,提到正在研究保留網上版的可能性,日報維持不下去,或許浴火重生,找到另外的生存空間也未可知,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來,蘋果日報是準備支持到本周六(6月26日)的,後來又改為周四,大概有運作上的困難。依照慣例,周四和周六都輪到我寫社論,我也都提前交了稿,不過後來報館通知,因為他們希望在告別之日由報館高層自己撰寫社論,因此恐怕不能用我的稿子。本來說會在論壇版作一般文章刊登,後來又改了最後的日期,文章因此就沒有機會刊出了。

       這都是可以理解的安排,我把原訂最後刊出的社論稿放在下面,讓大家也明白我的心情。作為社論,我是用蘋果員工的身份講話,請大家了解這一點。

 
 人民永遠不會離開歷史舞台

    眾所周知,今日為本報最後見報日。在中共與香港政府打壓下,原有的生存環境已不復存在,再勉強支撐已沒有意義,對所有員工也不公平,因此泰然地說再見,這是明智的選擇。
    當外敵大軍壓境,兵臨城下,而城中彈盡糧絕之際,再堅持已屬徒勞,更大的犧牲於事無補,最要緊不是撤退,而是有秩序有尊嚴地撤退。
    二十六年來,壹傳媒機構秉承新聞工作者的良知,站在香港絕大多數市民的立場上,在這個陰晦壓抑的時代,努力履行作為社會第四權的職責,為港人發聲,與港人同進退。筆者相信,大部份曾經在壹傳媒工作過,以及那些堅持到最後的人,都會為此感到自豪——這是我們一生中光輝的歷程,是個人意志和情感永不磨滅的印記。
    我們不幸生在這個最壞的時代,我們盼望的好日子並沒有到來,但我們為自己和自己的子孫打過美好的仗。我們的理想沒有實現,但我們的正氣感天動地,我們的痛苦還會延續,但我們的思想已經定型。沒有人可以熄滅我們內心良知的火光,「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人民會被逼到歷史舞台的邊緣,但人民永遠不會離開歷史舞台。
    中共表面上張牙舞爪,但他們自己深知,獨裁統治的好日子已經到頭了,此後就是如何壞下去﹑什麼時候壽終正寢的問題了。世界性的反共統一陣線已經形成,俄國已離心,歐盟態度明確,亞洲各國也在歸邊。而在大陸內部,各種社會矛盾正在激化,經濟下行,民間肅殺,惡性事故此起彼伏,各級黨政幹部都嗅到政權的「燶味」,人民的不滿情緒正在蔓延和集結。
    早前王岐山提到吃草的日子,習近平視察地方時,發出「向死而生」﹑「九死而不悔」的悲鳴,最近習帶領全體高官重新宣誓,更破天荒加入「永不叛黨」的誓言,證明他們已看到眾叛親離的結局。所有這一切,都意味著中共最高領導層內心的虛怯,他們對未來形勢悲觀的預期。
    建黨百年之際,中共面臨最嚴重的執政危機,全球疫癥溯源追責壓力山大,北京冬奧生死未卜,更嚴重的是,他們已經大失方寸,一籌莫展。人民質疑之聲四起,官員怠政之心普遍,螺旋式下滑,低處未算低。
    中共可以封殺蘋果日報,趕絕壹傳媒和其他自由傳媒,但中共無法封住香港人的嘴。網絡無邊際,社交媒體方興未艾,西方各民主國家和人民,都是香港市民的堅強後盾。此後,「一國兩制」的大騙局已徹底破產,台灣和平統一之路已走不通,「民族滅絕」的指控將無日無之,西方反共陣線會加固,中共的經濟老本會吃完。外面銅墻鐵壁,內部軍心渙散——一個最好的時代已遙遙在望。
    曼特拉坐了二十六年牢,東歐巨變等了三十多年,台灣民主轉型用了四十多年,從反二十三條迄今,香港人奮鬥了十九年,我們還可以等,只要心不死,未來永遠在瞻望中。
    歷史的步伐有時滯重遲緩,有時山崩地裂,有時千年徘徊,有時又變生肘腋,取決於時與勢的交互作用。今日與讀者說再見,我們心頭有悲壯之感,卻沒有哀傷之情,我們不會永別,我們會回來,香港人會回來,歷史舞台為我們預留了應有的位置。
    今日過後,我們會暫時解散,散入民間,散入時代僻靜的角落。我們會休養生息,韜光養晦,繼續關心苦難中的手足,過好自己的日子,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我們會讀書思考,觀察世情,增益自己的思想和志氣,然後,歷史會給我們一個回答。
    親愛的讀者,衷心感謝一路以來風雨同舟,感謝你們對壹傳媒全體同仁永不動搖的支持,我們會永遠懷念這些充滿愛與力量的日子。希望大家各自珍重,努力生活,為我們永遠熱愛的香港,為我們的子孫好好活下去,我們必定會在煲底相見!

    最後,還是以李白一首詩來和蘋果日報全體員工道別吧: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此去多珍重,我們後會有期!

2021年6月25日 星期五

潘小濤: 一篇或許刊登不了的文章

一篇或許刊登不了的文章

寫稿,近廿年,第一次有下不了筆之感,坐在電腦前竟不知從何寫起!

理應這是最後一篇刊登在《蘋果日報》論壇版的文章,本想好好向讀者致謝、道別,但很可能來不及刊登,《蘋果》就要停刊了。若無法見報,會先在Patreon、FB等平台發表,期望他朝可堂堂正正的出現在新《蘋果日報》上。

入行做記者第三年,傳出黎智英準備大展拳腳搞報紙,其後還取名《蘋果日報》。當時覺得《蘋果》這個名字很怪異,有人以為是賣水果的,也有人以為賣電腦的。想不到我竟然有幸加入《蘋果日報》,成為當時中國版最年輕的記者,也因而有很多到中國採訪新聞的機會,無論是墜機、火災、水災、地震等重大災難或事故,還是廣東或全國兩會、中共黨代表大會、領導人外訪或美國總統訪華等政治新聞,甚或異見人士受審獲釋等,都要北上,也讓我有機會深入認識這個國家、觀察它的變化、了解它的制度,看清楚中共如何蛻變成一頭權力怪獸。

2003年沙士傳入香港,港人開始明白到即使你河水不犯井水,但井水仍可能以各種方式犯你河水,而廣東、北京隱瞞疫情、掩蓋真相等行為也令香港抗疫倍感艱難。當時中共正處於權力交接的政治不明朗時期,胡錦濤及溫家寶上台三個多月後就發生沙士危機,而江澤民不僅還擔任中央軍委主席,心腹親信還遍布政治局常委等權力及要害部門。當我觀察到中央各系統及各部門之間對待疫情的態度步調並不一致,有時甚至互相牽制、對立,意識到中央領導人之間在是否公開疫情、如何抗疫等問題上,或出現重大分歧,於是在採訪會上將這些想法講出來,誰知鄭明仁、董橋等一眾高層很有興趣,要求我寫下來,協助讀者了解中共的決策方式,令這些中國及政治新聞更易理解。自始就以筆名「張華」,撰寫一些觀察中國政治社會新聞、解讀新聞背後的問題。

這是我由專職採訪的記者轉為評論員的開始,而「張華」一寫就十多年,轉職商台一段時間仍在寫,其後用回本名所寫的文章就增加中港關係比例,初心仍是希望讓香港讀者更了解中國。

《蘋果》十年,離開時那依依不捨歷歷在目。畢竟我是「創報元老」(雖是年資最淺),在此不僅認識了很多好同事,還長了見識知識,是我入行後成長最快累積最多的時期,也讓我日後在商台做主持時有「貨」可交。因此,對《蘋果日報》、黎智英、葉一堅及一班舊同事(董生、仁哥、姜生、路芙、月華、樹明、YY、旭、蔣、老師、清奇、少強等),心懷感激,感謝你們相助包容。那是《蘋果》最輝煌時期,也是我成長最快的十年,對它的消逝怎會不心痛?

《蘋果日報》絕不完美,甚至有很多不足。《蘋果》新聞一直都有爭議,被指過度娛樂化、煽情、立場偏頗,甚至作新聞,這些或許是事實。但《蘋果》的可貴之處卻是捍衛自由之決心始終如一,並成為一把響亮的聲音,以其極高銷量和巨大影響力,繼續不懈監察權貴、為港人發聲,堅定支持港人爭取民主自由,捍衛真正的一國兩制。《蘋果》的倒下,令香港失去了一面捍衛自由的旗幟,失去一把捍衛香港利益的強有力聲音,失去一個監督政府的工具,能不令人痛心?

《蘋果》成為當權者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今次事件再次證明,政府手上握有很多彈藥,只需以各種罪名拘捕報館老闆及其一眾高層,凍結其銀行戶口,就足以令一份擁有逾百萬讀者的報章、一間傳媒機構、一間上市公司,在一夜間倒閉。

古語有云,貧不與富爭、民不與官鬥,這是皇權時代的民間智慧,因為那時是人治社會,一切由拳頭說了算,爭鬥的勝方必是掌權者。香港一度擺脫了這種人治狀態,官民、貧富之間的爭鬥皆由法律仲裁,財富再多、拳頭再大、權位再高,也要講道理、依法律,也要尊重法庭裁決,而法庭曾經是存公義的地方。可是,今天仍有道理可講?今天仍有公義可言?哀哉,自由和公義之消逝,伴我廿六年的《蘋果》也隨之轟然倒下。

時局再艱難,我們都要昂着挺胸過日子,守護那份《蘋果》精神——對民主自由的執着、對公義的堅持!感謝你們過去花寶貴時間閱讀我的文章,來日方長,有機會在其他平台再聚。各位,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