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一個下午,楊穎宇在考評局評核中心,坐在電腦前,看著屏幕悲憤地動手。屏幕裡是一份份被掃瞄到電腦的試卷,考生本來洋洋灑灑用原子筆寫下的答案,他要親手用以鼠標劃過塗白。光是由他處理的約有270份;連同其他同事的,共有5,000多份試卷答案要被塗掉。
50歲的楊穎宇,在考評局做了15年,這是他覺得最可恥的時刻。
事隔數月後再談起此事,楊穎宇仍不禁激動落淚:「我遮過嘅卷裡面,最長嗰個有6版,講緊淨係呢條(分題)。你要我全部遮哂啲答案佢,好無良……」
今年5月,歷史科一條涉及中日關係的試題被DQ,風波中的主角,考評局歷史科前評核發展部經理楊穎宇其後請辭。他上月底離職後,首次接受專訪,談及這場香港教育史上的大風暴。
風暴形成之初可追溯至2017年,當年他因歷史科「勇武」試題懷疑被盯上,去年曾收到匿名投訴其Facebook言論;到今年碰巧在開考前一天,左媒刊登了他FB有關中日關係的言論。種種巧合,令他感到猶如置身局中,最後令他要「著草保命」離開工作15年的考評局。
土生土長的楊穎宇博士在教育界現已被封殺,連做代課也無人敢請,但他選擇站出來說出內情,而非讓事件慢慢被淡忘,「I am a historian。呢件事好多細節出面啲人唔知,我覺得為將來留返個記錄,呢個都係我責任。」
全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