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9日 星期日

貓廁所

貓的天性是要把大小便隱藏在泥沙之中, 所以人所共知, 養貓必須預備貓砂(「砂」字用日文「すな」的漢字寫法)。今天有不少貓砂經過改良後, 例如以再造紙生產的, 可以直接倒入抽水馬桶, 減省清潔的精力。不過長此下去購買貓砂始終是一筆可觀的開支, 是以外國人早就希望把人類和家貓的洗手間合而為一。今天這個念頭不再是空想。所謂合而為一, 意思就是把貓廁所直接放置在馬桶之上, 我們需要使用時才把它拿走, 平日一直安放在坐廁上。貓兒只要四肢健全, 雙腿彈跳力沒有問題, 便可以接受訓練。

貓可以訓練嗎? 英國獸醫David Taylor (2004) 在他的著作Think Cat: An Owner's Guide to Feline Psychology 早就指出, 貓對被強迫的行為反應很差, 就算以牠喜歡的食物作為獎勵, 貓也只會在牠們有心情這麼做的時候才跟飼主配合。對待這種不能收買的動物, 只能夠順水推舟, 借助牠們的天性方便人類的生活習慣。

這種放置在馬桶上的貓廁所, 要家貓喜愛使用, 並不能一蹴而就, 必須按部就班。由最初只是一塊倒滿貓砂的圓盆, 接著在圓心處開一個洞, 讓貓兒適應中空的坐廁, 繼而逐漸放大中空的面積, 相對地注入貓砂的範圍愈來愈窄。這個時期是十分關鍵的, 因為貓必須學習怎樣在一條好比平衡木的環形軸子上如廁, 也是家貓融入人類生活方式的學習過程。相應地人類也要給與貓兒充份的時間學習, 這個忍讓要半年左右的時間, 才可以逐漸過渡至即使不使用貓廁所, 也可以讓家貓自覺地坐上人類的抽水馬桶上大小便。這的確需要耐心的, 不啻是飼主本身要有耐心, 貓也要不厭其煩站在一處不感到舒適和平坦的環境如廁。甚麼是舒適, 甚麼不舒適, 不應該以人類的標準視之, 畢竟貓最感到最悏意的地方, 是向後朝著一片熟悉的樹叢邊緣或籬芭噴尿。我們習慣以人類的觀點看事情, 方便人類習慣的行為叫做「正確」, 再以這尺度去責怪那些不符合人類標準的動物行為做「頑皮」, 例如責怪貓兒碰跌窗台的盆栽和花瓶等, 那是不體察動物天性的不正確指控。

到一天不用放置貓廁所的日子到來時, 也不要高興得太早。飼主還是要經常觀察寵物的起居飲食習慣, 看看其行為舉止有沒有改變, 甚至固定一小量貓砂在廁板一角, 提醒家貓洗手間的位置(其實這也是飼主一廂情願的想法, 科學家已指出貓的嗅覺可以準確辨別自己走過的地方, 甚至可以像候鳥一樣利用生理時鐘記錄一天幾個特定時間裡太陽的角度, 從而辨別方向。所以一些容許到外面到處跑的小貓, 無論走到多遠, 也能夠定時回到本來的地方討食物)。當然, 總的來說, 貓砂的確大幅度少用了, 別人半個月用完一包貓砂, 這兒可以用半年以上, 而且連清潔的工夫也省卻了, 因為貓的大小便可以直接流進坐廁的中心處, 像人類一樣, 按一下鍵就馬上沖走了。科技不單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 其實也一步步進入動物的世界, 改變著牠們的行為, 由食物、作息時間、聽覺、求偶的需要以至壽命等, 無一不受人類支配。上完廁所, 貓習慣向下抓貓砂, 現在貓砂不見了, 雙手仍然在廁板上不住的抓。這方面是天性, 大概不能改變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