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2日 星期六

粵語和香港人

看陶傑先生的專欄, 便想起粵語文化傳播協會的《廣府話救亡》, 沒有看過這部本的朋友,可以到粵語文化傳播協會的網頁了解更多粵語的知識、粵方言面臨的挑戰, 以及認識王亭之先生、潘國森先生的用意。

粵語在港澳地區以至在廣東省、中國海內外的重要性, 主要還要看日常使用粵語的人口結構而定, 不可能只是一群有心人的努力便足夠。眼下北方鄰近地區的人口不斷來港, 「香港人」的定義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需要改寫, 是大勢所趨。

本來, 香港是一個移民社會, 城市的人口結構隨著時代不斷變遷, 是正常不過的事。然而, 過往的移民來到香港, 一是積極融入本地的生活方式, 學習本地的語言, 另一類經濟條件較好, 可以自劃疆界, 過著跟原居地一樣的生活, 河水不犯井水。不適應言語跟風俗習慣的差異, 難免會引起族群間產生不和, 政府當中的態度, 例如要求同存異, 要各自各精彩, 還是要一言堂, 是塑造一個社會特色的重要力量。七、八十年代都市文化百花齊放, 就是因為政府無意干預不同人的聲音。只是, 當一個移民社群認為自己的觀點跟你的不一樣, 便馬上感到你有問題了, 非要大聲疾呼, 站起來指手劃腳不可, 就會慢慢地葬送這個社會的活力和多元性了。

保護一個方言, 不過是保持一個地方特色的其中一個手段罷了, 要走的道路可真多長呢!

----------------------------------

香港人如果想學習「愛國」,只做好兩件事便是:捍 衞粵語,保存正體字。

廣府話是中國文化,誰想排斥滅絕粵語的,不管什麼理由,就是中華民族的公敵。學說國語,應該,但不容以什麼「普通話」取代廣府話。

瑞士人都可以同時說法語和德語,不用一樣取代另一種。只有「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的中國北方人才如此狹隘而小器,這是由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車同軌,書同文」傳下來的醜戾基因。

粵語有很豐富的歷史、地理、人文典故,粵語也有很詭異的幽默感。有時典故與幽默混雜一起,北方人來到廣東,更難明白。一旦北方人在廣東竊踞了權力,凡不懂的,一概打壓,如果中國沒有了粵語和閩語這兩大方言,中國三千年文化,不誇張的說,就塌陷了一半。

廣府話典故豐富。譬如醫死人的冒牌大夫,粵語叫「黃綠醫生」。黃綠,一般以為是顏色,冒牌的醫生,無端端為何扯上黃與綠這兩大顏色?是他們的招牌還是服飾呢?其中必有因由。

原來是誤傳。「黃綠」應為「黃六」之訛誤。相傳反賊黃巢,共兄弟六人,黃巢排行最小的第六。黃巢這個人奸詐,千年傳下來,「黃六」就是騙子之意。

你看,北方還有哪種方言,保存如此久遠的記憶典故?只有廣州話。歷史人物,隨時入俗,像「陸雲廷睇相」,就是民國之後的演變。陸雲廷是廣西軍閥,跑到廣州來做官,他聽說有一個算命先生很準確,就化了裝,上街光顧。算命先生不識泰山,把他羞辱了一番。此事本來是街頭小道八卦,陸雲廷本人,是不會把自己的糗事傳播的,一定是那位算命先生識別了來者身份,故意裝蒜,欺負外省人,羞辱了人家之後又到處講,乃有「陸雲廷睇相:唔衰攞來衰」的歇後語。十個字,用北方話根本說不清。

還有一個人物典故:「麻×煩,何非凡」,就更寃了。何非凡是粵劇名老倌,台上還演武生,身段靈巧,一點也不呆笨。「麻×煩,何非凡」,是罵人嚕囌、拖泥帶水、遲鈍,難道何非凡先生集此等討厭陋習於一身?當然不是,只貪圖他老兄的名字的韻腳方便,像「煩過梵蒂岡」。

梵蒂岡遠在羅馬,倒無所謂,何非凡的名字,無端與一句罵人的粗話千秋萬世綑綁,可慘了,其子孫後世,有點抬不起頭。這是廣州話刻薄幽默,嘻哈絕倒,舉世無雙。快把粵語向聯合國申報遺產,不容侵犯。

陶傑, 「粵語古典」, 2010年06月12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