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收到你的電郵很久了, 現在才給你回覆, 希望不要生氣。
明天便是端午節了, 我知道韓國也會慶祝端午節,但當然兩個地方對這個節日的來源和慶祝方式根本是不一樣。今年的端午節來得特別早。以往端午節多是在夏季學期開始後,但這次農曆五月來得早, 所以下個月都是舊曆五月, 叫做「閏五月」。由於端午節早來了, 天氣不像以往端午節慣常般炎熱, 天文台甚至預測, 端午節後的星期五,氣溫會下降至十九度左右。
知道你在韓國跟家人一起, 感到一家人一起生活真的很好。香港一般的居住環境狹小,假如地方夠大的話,兩代人「同一屋簷下」甚至所謂「三代同堂」,的確是幸福的體現。偶然會有爭吵或者意見上的不合是很正常,家人與自己爭吵, 就代表她們很在乎你,你在她們心目中是很重要的, 這點相信你也很明白的了。
自從你回到韓國之後, 對我最大的影響是幾乎沒有機會和其他人出夜街了。你或者也不相信吧? 因為事實上我不太習慣晚上一群人出來活動的, 跟朋友如是, 跟學生也如是。所以每天也多數很早回到家裡。當然,一個人獨處的時間還是有的, 晚上夜歸的日子, 都是一個人在外面, 銅鑼灣近跑馬地一帶比較清靜, 在那兒看看書, 喝杯咖啡, 可以很自由自在。
最近香港每天下大雨, 週末與家人外出的話, 到甚麼地方好呢? 還是到銅鑼灣去。我知道星期六只要早一點吃午飯, 找地方是比較容易的。上個星期六我們吃了韓國菜。星期六中午吃韓國菜真是很經濟呢!
你會說: 韓國菜應該是那樣那樣的, 而不是這樣這樣的。但是我在銅鑼灣只認識新羅寶餐廳。很遺憾你在香港的時候, 沒有跟你一起吃韓國菜 (有一晚我們在尖沙咀放學後去的不算數, 因為那兒與其說是餐廳,不如說是快餐店。這就好像我們不會說大快活、大家樂、美心快餐是廣東菜一樣。)
下個星期新學期開始了。今年夏季上課的時間是這樣的: 第一節- 9:30-10:50; 第二節- 11:00-11:50; 第三節-12:00-12:50。每天上3.5小時, 遲一些上課, 比早一個小時返學校好。尖沙咀課室擴張了, 也多了一個小小的辦公室, 實習生可以在那兒工作,不受上課時間影響。
有太多的話題可以說了, 我反而想聽聽你的。
伸延閱讀- 端午:「中國的還是韓國的?」(《澳洲日報》, 2009年5月26日)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竹里館》 Sitting alone, in the hush of the bamboo; I thrum my lute, and whistle lingering notes. In the secrecy of the wood, no one can hear; Only the clear moon, comes to shine on me.” [Hut Among the Bamboos : Wang Wei (701-761A.D.]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
美食家
天地圖書2008年12月出了蔡瀾先生一套兩本的新書, 書名分別為《麻辣愛情》及《好色男女》, 2009年1月8日香港《都市日報》早已率先介紹過了這套「充滿味道、情色、刺激感官的散文集, 為讀者帶來無限的歡愉。」
沒有看過他的著作的朋友不妨看看下面輯錄的章節, 去感受這位香江四大才子之「美食家」是如何鍾愛生活, 如何享受「美食」:
****************************
庸俗女人常罵男人沒良心,做完愛後穿衣服便走。這是她們經歷不多的緣故。要是多旅行,去過非洲,就知道當雄獅咬斷獵物的咽喉,便懶洋洋地走開,對於吃東西,興趣不大的。
討厭的男人是黐身的,他們依戀着那一剎那的溫暖, 不肯走開,從不瀟灑。這些男人還會向妳說:「我的老婆不了解我。」
自己在做對不起老婆的事,還說「老婆不了解我?」酸入骨了!
討厭的女人也是同樣的黐身,她們在做完愛時滴下一顆眼淚,「你甚麼時候離婚?」聽得心寒。
大家已沒有做朋友的條件了。交友之道是互相的關懷, 一生一世。男人做完愛穿衣服回家,還要替他看看衣服上有沒有留下長髮。女人遇上情緒上的低落, 男人想盡一切去陪伴她度過。到各人七老八十, 兒孫滿堂時, 大家還是朋友, 回憶起當年偷情的那一刻歡樂時光, 那多美麗!
為甚麼偏偏要回到寒酸事去?
****************************
男人為女人的乳房著迷,大多數認為越大越好。據心理專家分析: 此種男人都因為小時飢餓, 肚子一空便想要多點東西吃,當然奶粉容器的大小毫無吸引力可言, 便想要一座巨大的乳房了。
女人不懂得這個道理,以為大才是性感,便紛紛隆胸去也,到後來才知道它們只是代表一個奶粉罐頭, 只有流涕痛泣。
****************************
喝了茶、吃餐飯,就帶了她回到住的綠屋, 放出紅色毛線衣。跟著拉手、接吻、撫摸, 一切都那麼自然地發展下去。
也不特別地性開放,那個年代。只是還有純真,沒那麼多戒心,也知道大家要的是甚麼, 為何造作?
日本人的公寓, 再小,壁中也有一個儲放蒲團(futon)的格子。在緊要關頭, 阿關拉著我擠進去做, 我覺得古怪, 但在那一刻有甚麼不肯的?
「地方小,有安全感。」她說。
(中略)
...多年後, 乘東京到紐約的日航機上, 空中小姐的皮膚潔白,臉好熟,不是阿關是誰?
阿關也沒有特別前來打招呼, 我想算了, 認甚麼親呢?
深夜, 大家睡了,香檳喝多, 上洗手間。
門還沒關上, 阿關已經擠了進來。
「要快一點。」她說完即刻拉下底褲。
「還是那麼喜歡小的地方?」我笑了出來。
阿關也笑: 「我不是說過有有安全感嗎?」
****************************
「要多少錢?」小朋友問。
「去最好的,挑選最貴的,不要考慮花多少錢。我爸爸在我出國唸書時也告訴我同樣的話。 」我說。
「最貴的有甚麼好? 值不值得花那麼多?」
「第一流的人物, 教導你的技術都是最高的,你向她們身上得到的經驗, 也是你畢生難忘的經驗。要就別找, 要找一定要找最貴的。」
****************************
一位女明星說:
「我也忘了對性需要的時候。我一直做愛, 怎會不記得?」
「我一直需要很多的男人。在一個下雨天的晚上, 有多幾本書看, 比只看一本書好。」
「而且,只有一個男人的時候, 你會想去改變他。多幾個的話, 你就不必花功夫去改變他們了。」
「女人花太多時間去說: 不、不、不。」
「她們一直在訓練自己說不, 結果到了禮拜六晚上, 只有留在家裡洗頭。」
「我們女人總比男人強,他們做愛做到疲倦時, 我們還是可以照做下去。」
說這些話的人叫梅.蕙絲Mae West, 她自己寫劇本演舞台劇。到了四十多歲才拍電影, 在好萊塢紅極一時。
梅.蕙絲出生於一八九三年, 那是一百多年前的事。
沒有看過他的著作的朋友不妨看看下面輯錄的章節, 去感受這位香江四大才子之「美食家」是如何鍾愛生活, 如何享受「美食」:
****************************
庸俗女人常罵男人沒良心,做完愛後穿衣服便走。這是她們經歷不多的緣故。要是多旅行,去過非洲,就知道當雄獅咬斷獵物的咽喉,便懶洋洋地走開,對於吃東西,興趣不大的。
討厭的男人是黐身的,他們依戀着那一剎那的溫暖, 不肯走開,從不瀟灑。這些男人還會向妳說:「我的老婆不了解我。」
自己在做對不起老婆的事,還說「老婆不了解我?」酸入骨了!
討厭的女人也是同樣的黐身,她們在做完愛時滴下一顆眼淚,「你甚麼時候離婚?」聽得心寒。
大家已沒有做朋友的條件了。交友之道是互相的關懷, 一生一世。男人做完愛穿衣服回家,還要替他看看衣服上有沒有留下長髮。女人遇上情緒上的低落, 男人想盡一切去陪伴她度過。到各人七老八十, 兒孫滿堂時, 大家還是朋友, 回憶起當年偷情的那一刻歡樂時光, 那多美麗!
為甚麼偏偏要回到寒酸事去?
****************************
男人為女人的乳房著迷,大多數認為越大越好。據心理專家分析: 此種男人都因為小時飢餓, 肚子一空便想要多點東西吃,當然奶粉容器的大小毫無吸引力可言, 便想要一座巨大的乳房了。
女人不懂得這個道理,以為大才是性感,便紛紛隆胸去也,到後來才知道它們只是代表一個奶粉罐頭, 只有流涕痛泣。
****************************
喝了茶、吃餐飯,就帶了她回到住的綠屋, 放出紅色毛線衣。跟著拉手、接吻、撫摸, 一切都那麼自然地發展下去。
也不特別地性開放,那個年代。只是還有純真,沒那麼多戒心,也知道大家要的是甚麼, 為何造作?
日本人的公寓, 再小,壁中也有一個儲放蒲團(futon)的格子。在緊要關頭, 阿關拉著我擠進去做, 我覺得古怪, 但在那一刻有甚麼不肯的?
「地方小,有安全感。」她說。
(中略)
...多年後, 乘東京到紐約的日航機上, 空中小姐的皮膚潔白,臉好熟,不是阿關是誰?
阿關也沒有特別前來打招呼, 我想算了, 認甚麼親呢?
深夜, 大家睡了,香檳喝多, 上洗手間。
門還沒關上, 阿關已經擠了進來。
「要快一點。」她說完即刻拉下底褲。
「還是那麼喜歡小的地方?」我笑了出來。
阿關也笑: 「我不是說過有有安全感嗎?」
****************************
「要多少錢?」小朋友問。
「去最好的,挑選最貴的,不要考慮花多少錢。我爸爸在我出國唸書時也告訴我同樣的話。 」我說。
「最貴的有甚麼好? 值不值得花那麼多?」
「第一流的人物, 教導你的技術都是最高的,你向她們身上得到的經驗, 也是你畢生難忘的經驗。要就別找, 要找一定要找最貴的。」
****************************
一位女明星說:
「我也忘了對性需要的時候。我一直做愛, 怎會不記得?」
「我一直需要很多的男人。在一個下雨天的晚上, 有多幾本書看, 比只看一本書好。」
「而且,只有一個男人的時候, 你會想去改變他。多幾個的話, 你就不必花功夫去改變他們了。」
「女人花太多時間去說: 不、不、不。」
「她們一直在訓練自己說不, 結果到了禮拜六晚上, 只有留在家裡洗頭。」
「我們女人總比男人強,他們做愛做到疲倦時, 我們還是可以照做下去。」
說這些話的人叫梅.蕙絲Mae West, 她自己寫劇本演舞台劇。到了四十多歲才拍電影, 在好萊塢紅極一時。
梅.蕙絲出生於一八九三年, 那是一百多年前的事。
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
合理的期望
合理的期望, 是可遇不可求吧? 期望儘可以有, 但合理與否, 實在很難說清楚。
最近翻弄書架, 重拾1999年3月下旬的一幀剪報: 香港最出色的女騎師走了......簡慧榆小姐(Willy Kan)就是我們這一代人, 但她離開了我們十年了。很多人知道她下了很多苦功, 但在香港馬圈發放的光彩只綻放了不過兩年。你也會想:「像她那樣在賽道上鞭策駿馬, 縱橫沙圈, 真好!」在策騎「漢廷之寶」之前, 很多香港馬迷都感到這個小妹太厲害了。 然而對大部分與她出生在同一年代的人來說, 都是一個個普通人, 沒有付出很多, 但是今天至少較她多活了十年。想起來, 似乎是賺了。甚麼是合理的期望? 我不知道, 只知道今天的大學生做暑期工, 原來只有二三千元。香港還是九十年代中的時候,許多還未中學畢業的同學打份不需用腦的牛工也比他們賺得多。想起來, 誰更不合理? 「老」看來是好的, 只怕沒有機會老......
伸延閱讀: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0%A1%E6%85%A7%E6%A6%86
最近翻弄書架, 重拾1999年3月下旬的一幀剪報: 香港最出色的女騎師走了......簡慧榆小姐(Willy Kan)就是我們這一代人, 但她離開了我們十年了。很多人知道她下了很多苦功, 但在香港馬圈發放的光彩只綻放了不過兩年。你也會想:「像她那樣在賽道上鞭策駿馬, 縱橫沙圈, 真好!」在策騎「漢廷之寶」之前, 很多香港馬迷都感到這個小妹太厲害了。 然而對大部分與她出生在同一年代的人來說, 都是一個個普通人, 沒有付出很多, 但是今天至少較她多活了十年。想起來, 似乎是賺了。甚麼是合理的期望? 我不知道, 只知道今天的大學生做暑期工, 原來只有二三千元。香港還是九十年代中的時候,許多還未中學畢業的同學打份不需用腦的牛工也比他們賺得多。想起來, 誰更不合理? 「老」看來是好的, 只怕沒有機會老......
伸延閱讀: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0%A1%E6%85%A7%E6%A6%86
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網路激情
L君:
三月份江蘇人民出版社出了一本新書,叫做《中國不高興》,引起的討論愈演愈烈。本地知名專欄作家先後提及這本由宋曉軍等人著作的新書,並且半個月之內,即上月初中華書局出版了繁體版,可見銷情不錯。六四被人遺忘了,年代較久遠的五四運動卻居然重新包裝,成為愛國主義的典範,而愛國主義又搧動起民族主義的情緒,皆因*網路的力量所驅使。中國的網路力量真的太可怕了。
*案:相比「網絡」這個詞語,我還是比較喜愛台灣用語「網路」。
三月份江蘇人民出版社出了一本新書,叫做《中國不高興》,引起的討論愈演愈烈。本地知名專欄作家先後提及這本由宋曉軍等人著作的新書,並且半個月之內,即上月初中華書局出版了繁體版,可見銷情不錯。六四被人遺忘了,年代較久遠的五四運動卻居然重新包裝,成為愛國主義的典範,而愛國主義又搧動起民族主義的情緒,皆因*網路的力量所驅使。中國的網路力量真的太可怕了。
*案:相比「網絡」這個詞語,我還是比較喜愛台灣用語「網路」。
2009年4月16日 星期四
根留灣仔
屹立在灣仔半山上快要半個世紀的小學校舍要拆卸了。老校舍臨別的一個上午,呼喚所有憐愛她的友人回到她的懷抱。木造的書櫃,木造的家課架,整齊地排列在窗子下,既不怕日灑雨淋,又不怕寒冷和炎熱,在許多亮晶晶的眼裡,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
今天,一切都變得細小了,就連走廊陽台外的合和中心也變得矮小了。老師說:「那是香港最高的大廈,大廈的頂處有一個旋轉餐廳。」那是八十年代老師的說話。八十年代末,許冠文有一齣電影,叫做「合家歡」,場景就在合和中心的旋轉餐廳。
.JPG)
同學錄是電話目錄,香港島的地區編號是「5」,九龍是「3」,新界是「0」。打開目錄,盡是一列又一列的「5」字,找到「3」字的寥寥可數,「0」字更是稀有名目。原來畢業之後大家仍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是校車的隊伍:G隊、R隊、S隊、T隊、U隊、Y隊的區分,一時還以為大家真的分道揚鑣。
今天,一切都變得細小了,就連走廊陽台外的合和中心也變得矮小了。老師說:「那是香港最高的大廈,大廈的頂處有一個旋轉餐廳。」那是八十年代老師的說話。八十年代末,許冠文有一齣電影,叫做「合家歡」,場景就在合和中心的旋轉餐廳。
當時年紀小,不知道什麼叫做「合家歡」,只記得同一年,在香港上演過一齣悲劇。一個刮著狂風夾雜著暴雨的週末早上,下午班的學生看見平日充滿威嚴的小學老師一個個垂頭喪氣,女主任更抱頭痛哭。週末的早上,對習慣了下午課的同學來說本來是個噩夢。夢醒時份,睡眼惺忪,有誰知道,中國發生了天大的慘事。畢業了,學校發給每位同學一份同學錄,同學錄是清一色的黑與白,沒有勉勵的說話,沒有悲壯激昂的呼號,印在腦裡的,是平靜的一個「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圖案,像一個黑影也似的放在同學錄的封面處。
今天就是連香港給人的印記也變得越來越小了,沒有了地區編號,周邊人的身影,一時上海,一時東京,很少人再去省察一個電話號碼是出自香港哪一個區了。當年大家都很清楚灣仔區的電話號碼,不,是香港每一個地區都有一組特別的號碼,然而此時此刻,再有這樣的執著已變得沒有意義了。
夜深的灣仔,像她白天的時候一樣,找到屬於她自己的身份象徵。新與舊的交雜,令本來不屬於這個地方的東西,在不知不覺間進佔了。還是夜深的時候最好,當旺角、尖沙咀仍是一片人聲鼎沸,灣仔卻留得一片清靜。清靜?其實不盡是美好的,走得多了,漸漸也會留意,灣仔的燈火闌珊背後其實也像「旺角卡門」、「旺角黑夜」,有太多悲涼了。只是誰去理會?在深深的巷子轉彎處,仍舊是冷冷的沉默。悲涼、噩夢、二十年前的天大慘事、破落了的舊校園,茫茫然不知所措地隨著這一聲沉默,將永遠埋葬在榕樹下的根影裡。
2009年4月9日 星期四
關於「哥哥」
T:
上次你借給我一本漫畫書,我帶了回家,可惜還沒有時間看,我看完後馬上送還給你。
早幾天看過你寫關於張國榮的事情,使我想起四月一日晚聽過的電台節目,那是一個議論時事的節目,本來跟社會學很有關係,但是為了的士司機的口味,主持節目的人喜歡用比較粗俗的語言,使本來較嚴肅的話題,變成較輕鬆的娛樂消遣。主持是最近令菲律賓人很生氣的
有名作家陶傑先生。
四月一日晚的電台節目,話題圍繞「哥哥」,當中說了許多關於香港和日本製作唱片的事情。「哥哥」與我的距離雖然較遠,但我小時候已經很喜歡他。他的離去,對我來說,是一個時代的終結。忽然間,八十年代好像離開我很遠很遠。而2003年好像是香港的分界線,對我也是一個很大的分界線,2003年以前跟2003年之後的我,感覺自己像是兩個不同的人。因為這個原因,「哥哥」這一個時代對我有特別的意義。
很高興聽見你有聽香港電台節目的習慣,加上今次跟你分享的節目,內容跟你的背景和經驗或者有些關係吧,所以有信心你不會感到太難明白。你有時間聽的話,就把它當作廣東話的聆聽練習,你不用一個一個中文字聽清楚,只要明白大概的意思便足夠了。要是有不清楚又有興趣知道的地方,歡迎隨時問我。
上次你借給我一本漫畫書,我帶了回家,可惜還沒有時間看,我看完後馬上送還給你。
早幾天看過你寫關於張國榮的事情,使我想起四月一日晚聽過的電台節目,那是一個議論時事的節目,本來跟社會學很有關係,但是為了的士司機的口味,主持節目的人喜歡用比較粗俗的語言,使本來較嚴肅的話題,變成較輕鬆的娛樂消遣。主持是最近令菲律賓人很生氣的
有名作家陶傑先生。
四月一日晚的電台節目,話題圍繞「哥哥」,當中說了許多關於香港和日本製作唱片的事情。「哥哥」與我的距離雖然較遠,但我小時候已經很喜歡他。他的離去,對我來說,是一個時代的終結。忽然間,八十年代好像離開我很遠很遠。而2003年好像是香港的分界線,對我也是一個很大的分界線,2003年以前跟2003年之後的我,感覺自己像是兩個不同的人。因為這個原因,「哥哥」這一個時代對我有特別的意義。
很高興聽見你有聽香港電台節目的習慣,加上今次跟你分享的節目,內容跟你的背景和經驗或者有些關係吧,所以有信心你不會感到太難明白。你有時間聽的話,就把它當作廣東話的聆聽練習,你不用一個一個中文字聽清楚,只要明白大概的意思便足夠了。要是有不清楚又有興趣知道的地方,歡迎隨時問我。
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閱讀理解
陶傑先生在Hong Kong Magazine撰了篇鴻文,遭許多網民讀者指摘,今天連華文報章紛紛將事件刊載,聲稱侮辱菲律賓人的感情云云。為查看事件虚實,必須拿出以下原文審度:
The War At Home
March 27th, 2009
The Russians sank a Hong Kong freighter last month, killing the seven Chinese seamen on board. We can live with that—Lenin and Stalin were once the ideological mentors of all Chinese people. The Japanese planted a flag on Diàoyú Island. That’s no big problem—we Hong Kong Chinese love Japanese cartoons, Hello Kitty, and shopping in Shinjuku, let alone our round-the-clock obsession with karaoke.
But hold on—even the Filipinos? Manila has just claimed sovereignty over the scattered rock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alled the Spratly Islands, complete with a blatant threat from its congress to send gunboats to the South China Sea to defend the islands from China if necessary. This is beyond reproach. The reason: there are more than 130,000 Filipina maids working as $3,580-a-month cheap labor in Hong Kong. As a nation of servants, you don’t flex your muscles at your master, from whom you earn most of your bread and butter.
As a patriotic Chinese man, the news has made my blood boil. I summoned Louisa, my domestic assistant who holds a degree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anila, hung a map on the wall, and gave her a harsh lecture. I sternly warned her that if she wants her wages increased next year, she had better tell every one of her compatriots in Statue Square on Sunday that the entirety of the Spratly Islands belongs to China.
Grimly, I told her that if war breaks out between the Philippines and China, I would have to end her employment and send her straight home, because I would not risk the crime of treason for sponsoring an enemy of the state by paying her to wash my toilet and clean my windows 16 hours a day. With that money, she would pay taxes to her government, and they would fund a navy to invade our motherland and deeply hurt my feelings.
Oh yes. The government of the Philippines would certainly be wrong if they think we Chinese are prepared to swallow their insult and sit back and lose a Falkland Islands War in the Far East. They may have Barack Obama and the hawkish American military behind them, but we have a hostage in each of our homes in the Mid-Levels or higher. Some of my friends told me they have already declared a state of emergency at home. Their maids have been made to shout “China, Madam/Sir” loudly whenever they hear the word “Spratly.” They say the indoctrination is working as wonderfully as when we used to shout, “Long live Chairman Mao!” at the sight of a portrait of our Great Leader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m not sure if that’s going a bit too far, at least for the time being.
(Chip Tsao from Hong Kong Magazine)
國際關係是這樣的一個遊戲法則,中文有句俗語叫做「形勢比人強」,哪一個國家強大,哪一個國家就有發聲權;粵語又有所謂「財大氣粗」的說法。中國人既然富起來了,站起來,吐了氣,揚了眉,氣也必須要粗一點,像充了氣的球棒,剛健堅硬,孔武有力,要威而鋼,拍拍有聲,才對得起「大國」體統。相體裁衣,就是比喻根據實際情況處理事情。邦人在海外隨地吐痰,喧嘩喪叫,脫鞋乘涼,爭先恐後,強佔座位,這是國情。不過打從2006年起,中國出境人數達3452萬人次,已成為亞洲不折不扣的第一大旅客輸出國。即使是暴民,富起來還是富起來了,拿起一疊錢鈔,就有發聲權。高聲說話,是因為有錢有財,其他國家的人種就要遷就配合。弄污了廁坑,車站一地痰花,你要給我抹乾淨。現在是外國人有求於中國的時候了,中國擺起了姿態,是自然不過的事情。有誰不滿意的話,例如批評中國的種種不是,就是說三道四、干擾內政、分裂國家、叛國賣國。今天五族融和,「漢奸」一名早已不合時宜,但指罵中國的人,或者在大學裡穿起和服拍照,仍然需要被冠以「漢奸」惡名。
陶傑先生要諷刺的,大概是上面所說的一種強橫奪理、我行我素、盲目推崇「愛國」的大中國想法。中國很大,中國的經濟規模很大,機場很大,酒店很大,但光是大是是沒有中用的。十三億人之中,有許多人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有許多人被箝制言論自由,有許多愚昧的人甚至認為箝制言論和宗教自由、沒有民主法治監察政府才符合經濟發展的需要。"The War At Home" 的立意,大抵是一份內省態度,站在中國的土地上,恥笑中國自身。如果認為中國的確有上面所指出的問題,認為中國人很霸道,你應該會認同陶傑先生所說的話,而不是前去箝制他刊登出版的自由。反對Hong Kong Magazine這篇專欄的人,其實是不懂理解文章裡正言若反的弦外之音。說到底,是一個閱讀理解根底不足的語言問題。
伸延閱讀: Mindanaw, On Chip Tsao's "War at Home"
The War At Home
March 27th, 2009
The Russians sank a Hong Kong freighter last month, killing the seven Chinese seamen on board. We can live with that—Lenin and Stalin were once the ideological mentors of all Chinese people. The Japanese planted a flag on Diàoyú Island. That’s no big problem—we Hong Kong Chinese love Japanese cartoons, Hello Kitty, and shopping in Shinjuku, let alone our round-the-clock obsession with karaoke.
But hold on—even the Filipinos? Manila has just claimed sovereignty over the scattered rock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alled the Spratly Islands, complete with a blatant threat from its congress to send gunboats to the South China Sea to defend the islands from China if necessary. This is beyond reproach. The reason: there are more than 130,000 Filipina maids working as $3,580-a-month cheap labor in Hong Kong. As a nation of servants, you don’t flex your muscles at your master, from whom you earn most of your bread and butter.
As a patriotic Chinese man, the news has made my blood boil. I summoned Louisa, my domestic assistant who holds a degree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anila, hung a map on the wall, and gave her a harsh lecture. I sternly warned her that if she wants her wages increased next year, she had better tell every one of her compatriots in Statue Square on Sunday that the entirety of the Spratly Islands belongs to China.
Grimly, I told her that if war breaks out between the Philippines and China, I would have to end her employment and send her straight home, because I would not risk the crime of treason for sponsoring an enemy of the state by paying her to wash my toilet and clean my windows 16 hours a day. With that money, she would pay taxes to her government, and they would fund a navy to invade our motherland and deeply hurt my feelings.
Oh yes. The government of the Philippines would certainly be wrong if they think we Chinese are prepared to swallow their insult and sit back and lose a Falkland Islands War in the Far East. They may have Barack Obama and the hawkish American military behind them, but we have a hostage in each of our homes in the Mid-Levels or higher. Some of my friends told me they have already declared a state of emergency at home. Their maids have been made to shout “China, Madam/Sir” loudly whenever they hear the word “Spratly.” They say the indoctrination is working as wonderfully as when we used to shout, “Long live Chairman Mao!” at the sight of a portrait of our Great Leader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m not sure if that’s going a bit too far, at least for the time being.
(Chip Tsao from Hong Kong Magazine)
國際關係是這樣的一個遊戲法則,中文有句俗語叫做「形勢比人強」,哪一個國家強大,哪一個國家就有發聲權;粵語又有所謂「財大氣粗」的說法。中國人既然富起來了,站起來,吐了氣,揚了眉,氣也必須要粗一點,像充了氣的球棒,剛健堅硬,孔武有力,要威而鋼,拍拍有聲,才對得起「大國」體統。相體裁衣,就是比喻根據實際情況處理事情。邦人在海外隨地吐痰,喧嘩喪叫,脫鞋乘涼,爭先恐後,強佔座位,這是國情。不過打從2006年起,中國出境人數達3452萬人次,已成為亞洲不折不扣的第一大旅客輸出國。即使是暴民,富起來還是富起來了,拿起一疊錢鈔,就有發聲權。高聲說話,是因為有錢有財,其他國家的人種就要遷就配合。弄污了廁坑,車站一地痰花,你要給我抹乾淨。現在是外國人有求於中國的時候了,中國擺起了姿態,是自然不過的事情。有誰不滿意的話,例如批評中國的種種不是,就是說三道四、干擾內政、分裂國家、叛國賣國。今天五族融和,「漢奸」一名早已不合時宜,但指罵中國的人,或者在大學裡穿起和服拍照,仍然需要被冠以「漢奸」惡名。
陶傑先生要諷刺的,大概是上面所說的一種強橫奪理、我行我素、盲目推崇「愛國」的大中國想法。中國很大,中國的經濟規模很大,機場很大,酒店很大,但光是大是是沒有中用的。十三億人之中,有許多人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有許多人被箝制言論自由,有許多愚昧的人甚至認為箝制言論和宗教自由、沒有民主法治監察政府才符合經濟發展的需要。"The War At Home" 的立意,大抵是一份內省態度,站在中國的土地上,恥笑中國自身。如果認為中國的確有上面所指出的問題,認為中國人很霸道,你應該會認同陶傑先生所說的話,而不是前去箝制他刊登出版的自由。反對Hong Kong Magazine這篇專欄的人,其實是不懂理解文章裡正言若反的弦外之音。說到底,是一個閱讀理解根底不足的語言問題。
伸延閱讀: Mindanaw, On Chip Tsao's "War at Home"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