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6日 星期日

什麼叫優秀員工?

日本第一文具品牌高層觀察:最優秀的工作者,會邊思考邊做一件事

轉載: 《商業周刊》,2023年11月23日。

很多人會認為筆記只是用來提醒自己的備忘錄,但其實筆記隱藏著能讓人能深入思考的巨大潛力。
作者擔任日本最大筆記公司溝通戰略部門的負責人,在與優秀工作者共事時,發現他們的共通點是:一邊思考,會一邊做筆記。
做筆記其實只要掌握「不要人云亦云」、「提出自己的看法」的大方向,並做到2點,就能簡單上手。
我在日本最大的筆記本公司「國譽」(KOKUYO)工作30年,是「工作風格研究所」的所長,這是一個關於工作方式與創造環境的部門。我也是國譽整間公司溝通戰略部門的負責人。

在與日本具代表性的創作者交流時,遇見許多社內、社外具有創造力的工作者,這些接觸,給我很多寶貴的經驗。

我從他們身上看見了共通點,他們在思考的時候,會一邊做著筆記,一邊思考商品企劃、市場營銷,並提出給予顧客的建議。

一談到筆記,很多人會認為只是用來提醒自己的備忘錄,但其實筆記隱藏著能讓人能深入思考的巨大潛力。

當你接觸到外界大量的資訊與事件,感到心煩意亂的時候,只要用文字記錄,思緒就會變清晰。

在寫筆記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啊,原來這就是罪魁禍首!」用語言將頭腦中模糊的想法記錄下來。然後再從筆記中的文字,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只要反覆進行,就能不斷鍛鍊自己用頭腦思考的能力。

只把筆記當備忘錄就太可惜了
很多人會覺得,做筆記很麻煩,遇到事情只想憑藉直覺反應。然而,筆記術這門學問,乍看之下可能會覺得麻煩,但透過筆記來磨練對於資訊的敏感度,的確能有效提升自己的說話能力與行動速度。

能夠與身邊的人更好的交流,困難的工作也不再成為阻礙,最終帶給你的將是富裕快樂的工作與生活。

有許多人被問到「今後的未來會如何發展?」,就搬出新聞上看到的名人採訪來現學現賣。而在會議上被要求提出有創意的提案時,就會拿多數同事的意見來當擋箭牌。

即使事關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遇到問題時,腦中還是只會浮現出雜誌上讀到的資深工作者跳槽與勵志故事。

到底有沒有經過大腦思考,還是人云亦云?一定會遇到有人對你抱持這種懷疑的時候。要如何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原創發想,進而身體力行呢?

不能從固定的框架中去尋找,這只會得出與他人相同的答案,而要從接收到的訊息中,通過自己的思考,再加上自己的價值觀去做判斷,才能得出只屬於你自己的結論。

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透過筆記來執行。

很多人誤以為「筆記只是用來提醒自己重要事情的備忘錄」,其實筆記是用來激發「思考能力」的重要利器。

不擅長做筆記的人,恐怕常常面臨以下壓力吧?

「雖然知道筆記的重要性,但我就是做不好啊。」
「把覺得重要的事情都寫下來了,結果完全派不上用場。」
「翻開筆記本想開始思考,卻不知道怎麼下筆,浪費好多時間。」
「下定決心要做筆記,卻無法養成習慣。」

做筆記其實只要掌握「不要人云亦云」、「提出自己的看法」的大方向,並做到以下2點,就能簡單上手:

平時養成將生活中發現的事情記錄下來的習慣。
做筆記時,邊寫邊進行思考。
這不是只有我個人的獨門技巧,而是從許多成功人士的筆記中,觀察得來的結論。或許作法多少會因人而異,但原理卻是相通的,這樣做的優點包括:

1.平時養成將生活中發現的事情記錄下來的習慣
從數量龐大的情報中,找到自己覺得有用的資訊。
為了取捨情報,提高對資訊的敏感度,逐漸培養出「自我思考」的能力。
2.做筆記時,邊寫邊進行思考
能夠得到具備原創性的發想。
讓自己能更積極的表達想法。
將寫在筆記上的東西互相結合,提高創造力。
將以上2點關於筆記的要點,變成常態性的習慣,就能大幅提升「自我思考的能力」。

「思考」不是無中生有的行為
思考這檔事,並不是從零開始,無中生有的行為。而是在遇到狀況時,運用自己過去累積的知識、經驗、價值觀,把「思考要素」結合得到的資訊,構築成完整的想法。換言之,就是「編輯」成自己「答案」的一種行為。

會思考的人能夠掌握局勢,讓自己的思考內容不斷隨情況改變而不斷更新,再將接受到的情報編輯成適合的應對方式。

相反的,不擅長思考的人面對狀況時會過分樂觀,把自己的做法套到別人身上,表現得理所當然。

有個詞叫做「停止思考」。說的就是應該動腦筋多想一下的事情,卻只憑直覺反應,而疏於探索不同的可能性,挖掘不出更好的新點子。

當你開始認真思考時,首先要注意「自己是不是被常識所束縛而不知變通呢?」,審視自己的思考方式,是否達到深入思考的標準,這種行為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有在思考。

「重要的是哪些事情?」
「哪些東西對你來說才是必要的?」
「判斷的標準是什麼?」
「自己有沒有漏掉的事情?」
「自己有沒有掌握事情的本質?」
「有沒有符合自己的價值觀?」
「該如何把這些要素結合起來?」
「做事情時的先後順序?」

一邊做著這樣的自問自答,一邊把腦中浮現的想法記錄下來,久而久之就能大幅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當聽到別人說話的時候,也不要只是單純把內容記錄下來。

「哪些內容是重要的資訊?」
「這對我來說有參考價值嗎?」
「感覺邏輯似乎說不通?」

將聽到的情報,通過大腦進行過濾,最後才進行記錄,才能對自己的思考能力產生幫助。

自己究竟該考慮哪些事情,確認重要與不重要的部分,這樣說或許有點嚴格,但無法寫出好的筆記,就是你不懂得思考的證明,筆記需要你好好動腦才能寫得出來。

今後我們將踏入數位化的時代,並且我認為筆記的重要性將變得更高。理由是,AI化與機械化之後,將會對人類的創造性與發想有更多的需求與必要性。

聽到創造性與發想,或許會覺得很困難,但其實套用到下面這些事情都是適用的:

制定有原創性的企劃與提案。
重新審視並改善行之有年的傳統做法。
表達自己的意見,在會議上突破困境。
在任務中發揮自己的領導作用。
挑戰公司內沒人敢接的新工作。
尋找新舞台,對自己的職涯重新規劃。
在人生的分歧點上,描繪對於工作、生活、家庭的想像。
創造性這個概念,乍聽之下是讓你從無中生有,但事實並非如此。將平時接收到的資訊融入自己的知識中,對於眼前的課題,一邊寫下自己的見解,一邊找到「就是這個!」的關鍵點,這才是創造的過程。

展現獨特的部分,加入與眾不同、具備「原創性」的發想,才能創造出「只屬於你一個人的答案」。

「這是我經過思考後得出的答案」,或「這才是我想做的事」,諸如此類連結信念的思考。筆記的本質就在於為了找到「自我」而存在,同時也是其價值所在。


摘要
很多人會認為筆記只是用來提醒自己的備忘錄,但其實筆記隱藏著能讓人能深入思考的巨大潛力。
作者擔任日本最大筆記公司溝通戰略部門的負責人,在與優秀工作者共事時,發現他們的共通點是:一邊思考,會一邊做筆記。
做筆記其實只要掌握「不要人云亦云」、「提出自己的看法」的大方向,並做到2點,就能簡單上手。

我在日本最大的筆記本公司「國譽」(KOKUYO)工作30年,是「工作風格研究所」的所長,這是一個關於工作方式與創造環境的部門。我也是國譽整間公司溝通戰略部門的負責人。

在與日本具代表性的創作者交流時,遇見許多社內、社外具有創造力的工作者,這些接觸,給我很多寶貴的經驗。

我從他們身上看見了共通點,他們在思考的時候,會一邊做著筆記,一邊思考商品企劃、市場營銷,並提出給予顧客的建議。

廣告

1天只要7元!商周讓您隨時掌握最新商業財經資訊!
【百大顧問4.0】高績效領導教練高啟賢,帶你掌握內外兼修的領導力
一談到筆記,很多人會認為只是用來提醒自己的備忘錄,但其實筆記隱藏著能讓人能深入思考的巨大潛力。

當你接觸到外界大量的資訊與事件,感到心煩意亂的時候,只要用文字記錄,思緒就會變清晰。

在寫筆記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啊,原來這就是罪魁禍首!」用語言將頭腦中模糊的想法記錄下來。然後再從筆記中的文字,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只要反覆進行,就能不斷鍛鍊自己用頭腦思考的能力。

只把筆記當備忘錄就太可惜了
很多人會覺得,做筆記很麻煩,遇到事情只想憑藉直覺反應。然而,筆記術這門學問,乍看之下可能會覺得麻煩,但透過筆記來磨練對於資訊的敏感度,的確能有效提升自己的說話能力與行動速度。

廣告
掌握最新商業議題、獨家分析!免費訂閱《商周日報》
請輸入您的email
免費訂閱
能夠與身邊的人更好的交流,困難的工作也不再成為阻礙,最終帶給你的將是富裕快樂的工作與生活。

有許多人被問到「今後的未來會如何發展?」,就搬出新聞上看到的名人採訪來現學現賣。而在會議上被要求提出有創意的提案時,就會拿多數同事的意見來當擋箭牌。

即使事關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遇到問題時,腦中還是只會浮現出雜誌上讀到的資深工作者跳槽與勵志故事。

到底有沒有經過大腦思考,還是人云亦云?一定會遇到有人對你抱持這種懷疑的時候。要如何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原創發想,進而身體力行呢?

不能從固定的框架中去尋找,這只會得出與他人相同的答案,而要從接收到的訊息中,通過自己的思考,再加上自己的價值觀去做判斷,才能得出只屬於你自己的結論。

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透過筆記來執行。

很多人誤以為「筆記只是用來提醒自己重要事情的備忘錄」,其實筆記是用來激發「思考能力」的重要利器。

有做不好筆記的困擾?掌握2重點,就能簡單上手
不擅長做筆記的人,恐怕常常面臨以下壓力吧?

「雖然知道筆記的重要性,但我就是做不好啊。」
「把覺得重要的事情都寫下來了,結果完全派不上用場。」
「翻開筆記本想開始思考,卻不知道怎麼下筆,浪費好多時間。」
「下定決心要做筆記,卻無法養成習慣。」

做筆記其實只要掌握「不要人云亦云」、「提出自己的看法」的大方向,並做到以下2點,就能簡單上手:

平時養成將生活中發現的事情記錄下來的習慣。
做筆記時,邊寫邊進行思考。
這不是只有我個人的獨門技巧,而是從許多成功人士的筆記中,觀察得來的結論。或許作法多少會因人而異,但原理卻是相通的,這樣做的優點包括:

1.平時養成將生活中發現的事情記錄下來的習慣
從數量龐大的情報中,找到自己覺得有用的資訊。
為了取捨情報,提高對資訊的敏感度,逐漸培養出「自我思考」的能力。
2.做筆記時,邊寫邊進行思考
能夠得到具備原創性的發想。
讓自己能更積極的表達想法。
將寫在筆記上的東西互相結合,提高創造力。
將以上2點關於筆記的要點,變成常態性的習慣,就能大幅提升「自我思考的能力」。

「思考」不是無中生有的行為
思考這檔事,並不是從零開始,無中生有的行為。而是在遇到狀況時,運用自己過去累積的知識、經驗、價值觀,把「思考要素」結合得到的資訊,構築成完整的想法。換言之,就是「編輯」成自己「答案」的一種行為。

會思考的人能夠掌握局勢,讓自己的思考內容不斷隨情況改變而不斷更新,再將接受到的情報編輯成適合的應對方式。

相反的,不擅長思考的人面對狀況時會過分樂觀,把自己的做法套到別人身上,表現得理所當然。

有個詞叫做「停止思考」。說的就是應該動腦筋多想一下的事情,卻只憑直覺反應,而疏於探索不同的可能性,挖掘不出更好的新點子。

當你開始認真思考時,首先要注意「自己是不是被常識所束縛而不知變通呢?」,審視自己的思考方式,是否達到深入思考的標準,這種行為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有在思考。

「重要的是哪些事情?」
「哪些東西對你來說才是必要的?」
「判斷的標準是什麼?」
「自己有沒有漏掉的事情?」
「自己有沒有掌握事情的本質?」
「有沒有符合自己的價值觀?」
「該如何把這些要素結合起來?」
「做事情時的先後順序?」

一邊做著這樣的自問自答,一邊把腦中浮現的想法記錄下來,久而久之就能大幅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當聽到別人說話的時候,也不要只是單純把內容記錄下來。

「哪些內容是重要的資訊?」
「這對我來說有參考價值嗎?」
「感覺邏輯似乎說不通?」

將聽到的情報,通過大腦進行過濾,最後才進行記錄,才能對自己的思考能力產生幫助。

自己究竟該考慮哪些事情,確認重要與不重要的部分,這樣說或許有點嚴格,但無法寫出好的筆記,就是你不懂得思考的證明,筆記需要你好好動腦才能寫得出來。

今後我們將踏入數位化的時代,並且我認為筆記的重要性將變得更高。理由是,AI化與機械化之後,將會對人類的創造性與發想有更多的需求與必要性。

聽到創造性與發想,或許會覺得很困難,但其實套用到下面這些事情都是適用的:

制定有原創性的企劃與提案。
重新審視並改善行之有年的傳統做法。
表達自己的意見,在會議上突破困境。
在任務中發揮自己的領導作用。
挑戰公司內沒人敢接的新工作。
尋找新舞台,對自己的職涯重新規劃。
在人生的分歧點上,描繪對於工作、生活、家庭的想像。
創造性這個概念,乍聽之下是讓你從無中生有,但事實並非如此。將平時接收到的資訊融入自己的知識中,對於眼前的課題,一邊寫下自己的見解,一邊找到「就是這個!」的關鍵點,這才是創造的過程。

展現獨特的部分,加入與眾不同、具備「原創性」的發想,才能創造出「只屬於你一個人的答案」。

「這是我經過思考後得出的答案」,或「這才是我想做的事」,諸如此類連結信念的思考。筆記的本質就在於為了找到「自我」而存在,同時也是其價值所在。






摘要
很多人會認為筆記只是用來提醒自己的備忘錄,但其實筆記隱藏著能讓人能深入思考的巨大潛力。
作者擔任日本最大筆記公司溝通戰略部門的負責人,在與優秀工作者共事時,發現他們的共通點是:一邊思考,會一邊做筆記。
做筆記其實只要掌握「不要人云亦云」、「提出自己的看法」的大方向,並做到2點,就能簡單上手。

我在日本最大的筆記本公司「國譽」(KOKUYO)工作30年,是「工作風格研究所」的所長,這是一個關於工作方式與創造環境的部門。我也是國譽整間公司溝通戰略部門的負責人。

在與日本具代表性的創作者交流時,遇見許多社內、社外具有創造力的工作者,這些接觸,給我很多寶貴的經驗。

我從他們身上看見了共通點,他們在思考的時候,會一邊做著筆記,一邊思考商品企劃、市場營銷,並提出給予顧客的建議。

廣告
1天只要7元!商周讓您隨時掌握最新商業財經資訊!
【百大顧問4.0】高績效領導教練高啟賢,帶你掌握內外兼修的領導力
一談到筆記,很多人會認為只是用來提醒自己的備忘錄,但其實筆記隱藏著能讓人能深入思考的巨大潛力。

當你接觸到外界大量的資訊與事件,感到心煩意亂的時候,只要用文字記錄,思緒就會變清晰。

在寫筆記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啊,原來這就是罪魁禍首!」用語言將頭腦中模糊的想法記錄下來。然後再從筆記中的文字,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只要反覆進行,就能不斷鍛鍊自己用頭腦思考的能力。

只把筆記當備忘錄就太可惜了
很多人會覺得,做筆記很麻煩,遇到事情只想憑藉直覺反應。然而,筆記術這門學問,乍看之下可能會覺得麻煩,但透過筆記來磨練對於資訊的敏感度,的確能有效提升自己的說話能力與行



展現獨特的部分,加入與眾不同、具備「原創性」的發想,才能創造出「只屬於你一個人的答案」。

「這是我經過思考後得出的答案」,或「這才是我想做的事」,諸如此類連結信念的思考。筆記的本質就在於為了找到「自我」而存在,同時也是其價值所在。



摘要
很多人會認為筆記只是用來提醒自己的備忘錄,但其實筆記隱藏著能讓人能深入思考的巨大潛力。
作者擔任日本最大筆記公司溝通戰略部門的負責人,在與優秀工作者共事時,發現他們的共通點是:一邊思考,會一邊做筆記。
做筆記其實只要掌握「不要人云亦云」、「提出自己的看法」的大方向,並做到2點,就能簡單上手。

我在日本最大的筆記本公司「國譽」(KOKUYO)工作30年,是「工作風格研究所」的所長,這是一個關於工作方式與創造環境的部門。我也是國譽整間公司溝通戰略部門的負責人。

在與日本具代表性的創作者交流時,遇見許多社內、社外具有創造力的工作者,這些接觸,給我很多寶貴的經驗。

我從他們身上看見了共通點,他們在思考的時候,會一邊做著筆記,一邊思考商品企劃、市場營銷,並提出給予顧客的建議。

廣告
1天只要7元!商周讓您隨時掌握最新商業財經資訊!
【百大顧問4.0】高績效領導教練高啟賢,帶你掌握內外兼修的領導力
一談到筆記,很多人會認為只是用來提醒自己的備忘錄,但其實筆記隱藏著能讓人能深入思考的巨大潛力。

當你接觸到外界大量的資訊與事件,感到心煩意亂的時候,只要用文字記錄,思緒就會變清晰。

在寫筆記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啊,原來這就是罪魁禍首!」用語言將頭腦中模糊的想法記錄下來。然後再從筆記中的文字,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只要反覆進行,就能不斷鍛鍊自己用頭腦思考的能力。

只把筆記當備忘錄就太可惜了
很多人會覺得,做筆記很麻煩,遇到事情只想憑藉直覺反應。然而,筆記術這門學問,乍看之下可能會覺得麻煩,但透過筆記來磨練對於資訊的敏感度,的確能有效提升自己的說話能力與行動速度。

廣告
掌握最新商業議題、獨家分析!免費訂閱《商周日報》
請輸入您的email
免費訂閱
能夠與身邊的人更好的交流,困難的工作也不再成為阻礙,最終帶給你的將是富裕快樂的工作與生活。

有許多人被問到「今後的未來會如何發展?」,就搬出新聞上看到的名人採訪來現學現賣。而在會議上被要求提出有創意的提案時,就會拿多數同事的意見來當擋箭牌。

即使事關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遇到問題時,腦中還是只會浮現出雜誌上讀到的資深工作者跳槽與勵志故事。

到底有沒有經過大腦思考,還是人云亦云?一定會遇到有人對你抱持這種懷疑的時候。要如何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原創發想,進而身體力行呢?

不能從固定的框架中去尋找,這只會得出與他人相同的答案,而要從接收到的訊息中,通過自己的思考,再加上自己的價值觀去做判斷,才能得出只屬於你自己的結論。

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透過筆記來執行。

很多人誤以為「筆記只是用來提醒自己重要事情的備忘錄」,其實筆記是用來激發「思考能力」的重要利器。

有做不好筆記的困擾?掌握2重點,就能簡單上手
不擅長做筆記的人,恐怕常常面臨以下壓力吧?

「雖然知道筆記的重要性,但我就是做不好啊。」
「把覺得重要的事情都寫下來了,結果完全派不上用場。」
「翻開筆記本想開始思考,卻不知道怎麼下筆,浪費好多時間。」
「下定決心要做筆記,卻無法養成習慣。」

做筆記其實只要掌握「不要人云亦云」、「提出自己的看法」的大方向,並做到以下2點,就能簡單上手:

平時養成將生活中發現的事情記錄下來的習慣。
做筆記時,邊寫邊進行思考。
這不是只有我個人的獨門技巧,而是從許多成功人士的筆記中,觀察得來的結論。或許作法多少會因人而異,但原理卻是相通的,這樣做的優點包括:

1.平時養成將生活中發現的事情記錄下來的習慣
從數量龐大的情報中,找到自己覺得有用的資訊。
為了取捨情報,提高對資訊的敏感度,逐漸培養出「自我思考」的能力。
2.做筆記時,邊寫邊進行思考
能夠得到具備原創性的發想。
讓自己能更積極的表達想法。
將寫在筆記上的東西互相結合,提高創造力。
將以上2點關於筆記的要點,變成常態性的習慣,就能大幅提升「自我思考的能力」。

「思考」不是無中生有的行為
思考這檔事,並不是從零開始,無中生有的行為。而是在遇到狀況時,運用自己過去累積的知識、經驗、價值觀,把「思考要素」結合得到的資訊,構築成完整的想法。換言之,就是「編輯」成自己「答案」的一種行為。

會思考的人能夠掌握局勢,讓自己的思考內容不斷隨情況改變而不斷更新,再將接受到的情報編輯成適合的應對方式。

相反的,不擅長思考的人面對狀況時會過分樂觀,把自己的做法套到別人身上,表現得理所當然。

有個詞叫做「停止思考」。說的就是應該動腦筋多想一下的事情,卻只憑直覺反應,而疏於探索不同的可能性,挖掘不出更好的新點子。

當你開始認真思考時,首先要注意「自己是不是被常識所束縛而不知變通呢?」,審視自己的思考方式,是否達到深入思考的標準,這種行為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有在思考。

「重要的是哪些事情?」
「哪些東西對你來說才是必要的?」
「判斷的標準是什麼?」
「自己有沒有漏掉的事情?」
「自己有沒有掌握事情的本質?」
「有沒有符合自己的價值觀?」
「該如何把這些要素結合起來?」
「做事情時的先後順序?」

一邊做著這樣的自問自答,一邊把腦中浮現的想法記錄下來,久而久之就能大幅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當聽到別人說話的時候,也不要只是單純把內容記錄下來。

「哪些內容是重要的資訊?」
「這對我來說有參考價值嗎?」
「感覺邏輯似乎說不通?」

將聽到的情報,通過大腦進行過濾,最後才進行記錄,才能對自己的思考能力產生幫助。

自己究竟該考慮哪些事情,確認重要與不重要的部分,這樣說或許有點嚴格,但無法寫出好的筆記,就是你不懂得思考的證明,筆記需要你好好動腦才能寫得出來。

今後我們將踏入數位化的時代,並且我認為筆記的重要性將變得更高。理由是,AI化與機械化之後,將會對人類的創造性與發想有更多的需求與必要性。

聽到創造性與發想,或許會覺得很困難,但其實套用到下面這些事情都是適用的:

制定有原創性的企劃與提案。
重新審視並改善行之有年的傳統做法。
表達自己的意見,在會議上突破困境。
在任務中發揮自己的領導作用。
挑戰公司內沒人敢接的新工作。
尋找新舞台,對自己的職涯重新規劃。
在人生的分歧點上,描繪對於工作、生活、家庭的想像。
創造性這個概念,乍聽之下是讓你從無中生有,但事實並非如此。將平時接收到的資訊融入自己的知識中,對於眼前的課題,一邊寫下自己的見解,一邊找到「就是這個!」的關鍵點,這才是創造的過程。

展現獨特的部分,加入與眾不同、具備「原創性」的發想,才能創造出「只屬於你一個人的答案」。

「這是我經過思考後得出的答案」,或「這才是我想做的事」,諸如此類連結信念的思考。筆記的本質就在於為了找到「自我」而存在,同時也是其價值所在。

2023年11月11日 星期六

「清零政策」構成不可逆轉的禍害

〔轉載《光傳媒》,2023年11月10日]


跨國企業總部撤離 「再見香港 你好新加坡」

新加坡《海峽時報》日前(7日)一份題為《再見香港,你好新加坡:儘管香港努力挽留,愈來愈多跨國企業調整員工和營運地點》的報道,指不少航空物流及金融跨國企業已悄悄地撤離香港並遷至新加坡,有經濟研究員分折此舉是實務所需亦造成「觀感」問題,更指新加坡能掌握自己命運,而香港的命運則掌握於北京手中。

報道《再見香港,你好新加坡:儘管香港努力挽留,愈來愈多跨國企業調整員工和營運地點》(Goodbye HK, hello S’pore: More global firms shifting staff, operations despite city’s efforts to retain them)指,有公司公開表示會將其區域總部搬離香港,但更多企業卻採取更穩蔽方式,悄悄地將大部份員工和業務轉移到其他地方。而特首李家超則於最新一份施政報告宣布,香港將大力發展「總部經濟」(headquarters economy),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在港建立總部。

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在香港擁有區域總部的跨國企業數量由2019年1,541間跌至2022年1,411間,下降約8.4%,而這些公司的員工數量則由19萬5千下跌至13萬6千,大跌三成。報道指這些跨國公司不少都選擇了新加坡,例如物流巨頭DHL就選擇在新加坡擴展業務。

DHL去年跟新加坡航公司簽署了一項為期四年的協議,DHL亞洲和北美航線,將由新加坡航空負責,有消息指DHL供應鏈部門宣布將投資3.5億歐元(29.16億港元)在東南亞地區,其在新加坡的總倉庫面積增加50%以上。DHL新加坡總經理Christopher Ong接受《海峽時報》時指,公司在新加坡得到驚人的增長,「在疫情期間,我們意識到不能把所有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如果一個地點關閉,我們就無法完成工作,所以我們要採『多中心戰略』,要有替代方案」。

 |港嚴苛防疫措拖對航空物流業造成不可逆轉影響

報道指香港嚴格的防疫政策令其邊境關閉長達三年,由於旅客稀少,航空運輸量亦大幅下降,香港的貨運業受明顯的打擊。長期以來,香港一直被DHL視為全球三大樞紐之一,與德國萊比錫和美國辛辛那堤齊名,但疫情對香港航空物流業造成的影響,已不能逆轉。而DHL的主要競爭對手聯邦快遞(FedEx),則在今年5月宣布將其亞洲總部從香港搬到新加坡。

成立於1902年的大型跨國企業英美煙草公司(British American Tobacco,BAT)亦將亞洲總部從香港轉移到新加坡,公司向《海峽時報》證實,已於去年將新加坡定為新的區域總部,負責亞太地區、中東及非洲業務。BAT大幅縮減香港辦公室的規模,香港曾是其亞洲區域業務的主要據點,44名香港員工現已轉移到新加坡,只保留一個本地及國際旅遊零售團隊在香港。

BAT發言人稱,公司不斷評估全球業務,「我們決定新加坡是我們未來總部的最佳選擇,考慮到區域總部的戰略重要性和商業可持續性」。有不具名員工更指,香港曾經擔任的一些角色現在已遷往其他地區,如馬來西亞和巴基斯坦。

消息人士表示,BAT做此項決定時,香港邊境仍因嚴格的防疫措施而封閉,搬遷的基礎主要是:國際流動性和效率(international mobility and efficiency)。而在該地區的選項中,新加坡在這兩方面的得分較高。

|跨國金融行業撤離香港 研究員:是實務 也是「觀感」問題

在金融行業,大型跨國公司撤離香港的情況亦趨普遍,澳洲國民銀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於9月表示,將關閉在香港約有50名員工的辦公室,並在未來18個月將業務合併至中國、新加坡及日本。澳洲四大銀行之一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 Banking Corporation)已於6月關閉香港分行,該公司的亞洲總部在疫情前已設於新加坡。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和加拿大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Canada)亦已宣布將區域樞紐和業務從香港遷至新加坡。

香港於疫情後推出一系列商業友好措拖,報道指儘管不少跨國企業表示歡迎,但仍選擇將業務遷至新加坡,美國經濟智庫米爾肯研究所(Milken Institute)亞洲研究員Curtis Chin表示:「有很多公司和高管在疫情期間悄悄遷到新加坡,轉移家庭和資本的事例,屢見不鮮」。

而「搬遷總部」不只是一連串的公司政策,更是「觀感」問題,對這些公司來說,「甚麼是總部」的概念已產生變化。一旦遷移,跨國公司不傾向於短期內改變決定,但另一方面,這些公司亦不會高調宣傳其區域辦事處和員工的遷移,當面對世界各地城巿狀況改變時,仍有其他選擇。

|香港命運由北京掌握

報道指,也許為了抵消大型跨國公司撤離香港所帶來的影響,香港政府積極地吸引中國企業,將香港包裝成一個重要的門戶,指香港能幫助這些企業在全球巿場上佔一席位。據《彭博》報道,至去年底,中國企業設在香港的區域總部,30年以來首次超越在港設區域總部的美國公司。

曾是亞洲開發銀行美國大使的Curtis Chin指出:「新加坡能掌握自己命運,而香港的命運將由北京掌握,包括相應的利益、機遇和挑戰」(Singapore controls its own destiny (while) Hong Kong’s destiny will be shaped by Beijing, with all the benefit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at that implies.)

但歸根究底,他認為香港和新加坡仍是世界級城巿,在吸引來自各地區的人才和資本上,兩個城巿的排名位置都有足夠的上調空間,「城巿應該在宜居性和可持續性上進行競爭,而不僅是總部的數量」。